fèng hé yí luán diàn zǎo qiū yìng zhì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
niú guī lín qiǎn hàn luán sì shè qiū hé |
牛闺临浅汉 鸾驷涉秋河 |
liǎng huái yíng bié xù yī xiǔ qìng tíng suō |
两怀萦别绪 一宿庆停梭 |
xīng mó qiān lǐ yè yuè xiě dài zhōng é |
星模铅里靥 月写黛中蛾 |
nài xǔ jīn xiāo dù zhǎng yīng lí hèn duō |
奈许今宵度 长婴离恨多 |
wù guī qī jīn xī é lún fàn qiǎn huáng |
婺闺期今夕 蛾轮泛浅潢 |
yíng qiū bàn mù yǔ dài míng hé shén guāng |
迎秋伴暮雨 待暝合神光 |
jiàn qǐn dī yún bìn chéng tài jiě ní cháng |
荐寝低云鬓 呈态解霓裳 |
xǐ zhōng chóu lòu cù bié hòu yuàn tiān zhǎng |
喜中愁漏促 别后怨天长 |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古诗词释义:
许敬宗的《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是一首应制诗,作于仪鸾殿早秋时节,作为对皇帝的歌颂之作。下面逐句解释其含义:
1.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这是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闺"象征着织女所在的银河之滨,"浅汉"指的是银河,"鸾驷"指皇家的马车,"秋河"则特指秋季的银河,整句描绘了皇家马车穿越秋夜银河的壮丽景象。
2. **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两怀"指两人之间的情感,这里可能指宫中与民间的情侣分离,"萦别绪"表明他们心中充满离别的忧愁。"一宿庆停梭"则是对团圆的期盼,梭停即代表织女织布的停止,意味着她与牛郎终于能相会,此处隐喻希望与期盼团圆的时刻。
3.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这两句描绘了星空和月亮的美丽。"铅里靥"形容星星的闪烁如同铅中绽放的笑脸,"黛中蛾"则是月亮的美丽犹如眉毛的优雅弧线。整句赞美了自然之美。
4. **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表达了对相聚短暂的无奈和对离愁的深感。"奈许今宵度"意味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长婴离恨多"强调了长久的离别之苦。
5. **婺闺期今夕,蛾轮泛浅潢**:"婺闺"指的是织女所在的天区,"今夕"强调了今晚的特殊意义,"蛾轮泛浅潢"描绘了月亮如蛾形般在浅水(比喻银河)中漂浮,这里寓言团圆之夜的美丽。
6. **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迎秋"表达迎接秋季的季节变换,"伴暮雨"可能意指夜晚伴随雨滴,"待暝合神光"预示着等待夜深时分,星光与月光合照的时刻。
7.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荐寝"指在寝室内,"低云鬓"形容梳理头发的姿态,"呈态解霓裳"则是脱下华丽的宫廷服饰,展示其自然之态。整句描绘了在夜晚的静谧中,人物卸下一切繁重,回归简单与自然。
8. **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喜中愁漏促"表达在喜悦中伴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愁思,"别后怨天长"则是指别离后的长久怨恨,表达了对相聚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全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寄寓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离别痛苦的感慨。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是唐代文学家许敬宗创作的一首诗歌,赞美了早秋时节的仪鸾殿美景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自然现象,同时融入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联的描绘**:“牛闺临浅汉, 鸾驷涉秋河, 两怀萦别绪, 一宿庆停梭”,开篇运用了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中的意象——“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停梭”这一民间传说中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思恋与期盼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将这种情感置于早秋的自然景色之中,给人以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2. **中间四联的细腻描绘**:“星模铅里靥, 月写黛中蛾, 奈许今宵度, 长婴离恨多, 婺闺期今夕, 蛾轮泛浅潢, 迎秋伴暮雨, 待暝合神光”,这一部分通过对星空、月亮、雨、暮色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通过这些景象的动态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时刻的珍惜、以及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3. **尾联的感慨**:“荐寝低云鬓, 呈态解霓裳, 喜中愁漏促, 别后怨天长”,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与对时光的无奈。在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描述女性的装束、姿态以及情感的转换,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的描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时间、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许敬宗的《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敏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