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miào gē cí 。 xiǎng lóng chí yuè zhāng 。 dì sì zhāng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
lóng chí yuè lóng lóng yǐ fēi lóng dé guāng tiān tiān bù wéi |
龙池跃龙龙已飞 龙德光天天不违 |
chí kāi tiān hàn fēn huáng dào lóng xiàng tiān mén rù zǐ wēi |
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 |
dǐ dì lóu tái duō qì sè jūn wáng fú yàn yǒu guāng huī |
邸第楼台多气色 君王凫雁有光辉 |
wèi bào huán zhōng bǎi chuān shuǐ lái cháo cǐ dì mò dōng guī |
为报寰中百川水 来朝此地莫东归 |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古诗词释义:
沈佺期的《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龙池的壮丽景象以及与龙相关的神话传说,同时歌颂了君王的光辉形象。这首诗以极为华美的语言描绘了天与地、神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于君主权力和威望的颂扬。逐段解释如下:
1. **龙池跃龙龙已飞, 龙德光天天不违**:
这句诗描绘了在龙池中,有龙跃出水面,随即飞向空中。这里的“龙”象征着权力、尊严和威严,“龙德光天”意味着龙的德行照亮了整个天空,暗示着君王的德行高尚,照亮了天下。同时,“天不违”表达了天地对君王德行的认可和顺应,象征着君主行为符合自然和道德法则。
2. **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
“池开天汉”描述的是龙池如同天汉一般开阔,象征着君主广阔的治理视野和对国家的掌控。通过“分黄道”(天上的黄道),强调了君主对宇宙法则的遵循。接着,“龙向天门入紫微”用龙进入紫微星宫,象征着君主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与天庭直接相连,显示了君主与天神的沟通和共鸣。
3. **邸第楼台多气色, 君王凫雁有光辉**:
“邸第楼台多气色”描述了君王的宫殿和建筑充满着祥瑞和光彩,意味着君主的统治不仅稳固,而且受到天地的保佑和民众的拥戴。接着,“君王凫雁有光辉”运用“凫雁”(鸟类)比喻君王的德行和能力,显示了君主如同神鸟般光辉照人,德行卓越,受到上天的庇佑和民众的景仰。
4. **为报寰中百川水, 来朝此地莫东归**:
这句话用“百川水”(百川之水)象征了天下的人民和各地的资源,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君主政策的接受。用“报”和“来朝”来强调了君主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以“莫东归”(不要东去)暗示了君主的统治地位稳固,不允许人民离开,强化了君主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忠诚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池、天象、君王形象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和谐、稳定、尊贵的氛围,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君主权威和自然和谐的共同向往与尊崇。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古诗词赏析: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皇家气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沈佺期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和壮丽的气象,这首诗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 诗的结构与内容
这首诗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语言,描绘了龙池的景观以及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1. **开篇描绘龙池与龙的隐喻**:“龙池跃龙龙已飞”,以“龙”作为比喻,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尊贵。龙在池中跳跃,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神圣;“龙德光天天不违”,进一步强调龙所代表的道德光明,与天的和谐,暗示皇帝的道德品质和天命相符,受到上天的保佑。
2. **景致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这里运用了天文意象,将龙池与天界联系起来,暗示皇帝与宇宙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的神圣性。同时,通过“天汉”和“黄道”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皇权交织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观与皇家尊严的和谐共存。
3. **皇家气派与君王的象征**:“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这一部分通过描绘皇室的居住环境,展现出皇家的豪华与壮丽,同时通过“凫雁”这一形象,象征着君王的权力和威严,与民间的和平生活形成对比,突显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4. **对自然界的感召与祝福**:“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最后一部分,诗人用自然界之水的流向来比喻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希望所有的水都汇聚于龙池,表达了对皇帝的无限尊崇与忠诚,同时也寓意着天下的归顺与和平。
### 总结
沈佺期的这首诗,不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仗工整的诗句,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荣耀,还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歌颂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