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āo miào gē cí 。 xiǎng tài miào yuè zhāng 。 yǒng hé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

作者:未知 
zhǐ shēng qìng     chè dòu biān
止笙磬   撤豆笾
kuò wú xiǎng     yǎo rù xuán
廓无响   窅入玄
zhǔ zài shì     shén zài tiān
主在室   神在天
qíng yú mù     lǐ wǎng qiān
情馀慕   礼罔愆
xǐ shǔ jì     lǚ fēng nián
喜黍稷   屡丰年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用于祭祀庙宇的歌词,诗中详细地表达了祭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各个部分的解释:

1. **止笙磬**:停止了笙和磬的演奏。在古代祭祀仪式中,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引导和营造祭祀的氛围。"止笙磬"意味着仪式进入了一个更为肃穆和静谧的阶段,音乐的节奏和声音都已停止,为接下来的仪式做准备。

2. **撤豆笾**:撤去了供奉的食物。"豆"和"笾"是古代祭祀中摆放食物的器具。"撤豆笾"表示仪式的一部分已完成,开始准备进行下一项活动,通常是向神灵敬献新的食物。

3. **廓无响,窅入玄**:四周空无回音,深邃地进入神秘的境界。"廓"指空旷,"窅"指深邃,"玄"指神秘或深远。这句话描述了在仪式结束后,四周变得异常安静和空旷,人们进入了一种冥想或与神秘力量相连接的状态。

4. **主在室,神在天**:主祭者在庙内,神灵在天空中。"主"指的是主持祭祀的人,"室"指庙宇,"神在天"则意味着神灵在更高的精神领域,被理解为不可见的存在,但他们与人间的联系通过祭祀得以实现。

5. **情馀慕,礼罔愆**:心中仍然充满敬仰和思念,礼节没有犯错。"情馀慕"表达了祭祀者对神灵深深的敬仰和思念之情,"礼罔愆"则强调了整个仪式中遵守礼法,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6. **喜黍稷,屡丰年**:以黍稷为祭品,预祝年年丰收。"黍稷"是中国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祭品,通常指稻谷,象征着丰收与繁荣。"屡丰年"预祝每年都能有好的收成,表达了对神灵的祈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在祭祀庙宇时从停止音乐、撤去供品,到进入静思冥想状态的过程,强调了对神灵的敬仰、遵循传统礼节,以及对丰收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是古代中国用于祭祀仪式中的一种仪式性诗歌。它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尤其是对祖先或天神的供奉和礼拜。这首诗歌展示了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中一种典型的表述方式,其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对仪式的敬畏、对先祖的敬仰、以及对丰收和国家福祉的祈祷。

首先,“止笙磬,撤豆笾”这一句描述了仪式的开始阶段,通过停止音乐(笙磬)和撤去祭品(豆笾),表明仪式的正式开始。这里“笙磬”代表音乐的工具,用于祭祀中的乐舞表达;“豆笾”则是古代祭祀中盛放祭品的器皿。停止音乐和撤去祭品,意味着仪式的庄重和肃穆。

接下来的“廓无响,窅入玄”描绘了仪式中一种内在的静谧和神秘氛围,似乎在向虚空(玄)中传达虔诚的心声,这里可能暗含着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和期待。

“主在室,神在天”则表明了古人对于祖先灵魂和天神存在的认识,相信他们的灵魂居住在地下的祠堂(室)中,而神灵则位于天空,两者都是敬畏的对象。

“情馀慕,礼罔愆”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深深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强调了在仪式中遵循传统礼节的重要性,确保仪式的正确性和虔诚性。

“喜黍稷,屡丰年”是对丰收的祈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土地和食物的依赖,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深切期盼,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感恩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含象征意义的语言,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在祭祀仪式中对于祖先、神灵的尊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丰收和国家福祉的祈愿。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美学追求。

未知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