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 qū gē cí 。 cóng jūn zhōng háng lù nán èr shǒu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hé chǔ lì kān dān rén xīn xiǎn wàn duān |
何处力堪殚 人心险万端 |
cáng shān nán cè duó àn shuǐ zì bō lán |
藏山难测度 暗水自波澜 |
duì miàn rú qiān lǐ huí cháng shì qī pán |
对面如千里 回肠似七盘 |
yǐ jīng wú bǎn kùn yù xiàng yàn mén nán |
已经吴坂困 欲向雁门难 |
nán běi chéng xū qì gāo shēn bù kě gàn |
南北诚须泣 高深不可干 |
wú yīn shàn xíng zhǐ chē zhé dé píng ān |
无因善行止 车辙得平安 |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古诗词释义: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是唐代诗人薛能创作的一组诗歌,通过描绘从军途中的艰难与挑战,展现了诗人对从军生涯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下面是对这两首诗逐段解释的意思:
### 第一首
**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
**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
**对面如千里,回肠似七盘,**
**已经吴坂困,欲向雁门难。**
- **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 这句感叹的是从军路途上需要付出的极大努力,以及人心的复杂多变,暗示军旅生涯充满未知和困难。
- **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 藏山意味着难以预测和理解的事物,暗水比喻隐藏的危机和不确定的风险。整个环境充满了不可测的风险。
- **对面如千里,回肠似七盘:** 侧面描绘了从军途中的艰难险阻,距离虽近但感觉遥远,心绪起伏如同盘旋的山路。
- **已经吴坂困,欲向雁门难。** 吴坂是古代道路名,雁门是地名,这里指已经遭遇了旅途中的困难,接下来的路途更是艰难。诗人表达了对继续前进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担忧。
### 第二首
**南北诚须泣,高深不可干,**
**无因善行止,车辙得平安。**
- **南北诚须泣,高深不可干:** 这句表达了对从军生涯的艰辛和不确定性深感无奈,南北指不同方向,暗示从军路上面临着多种挑战,高深不可干意味着问题深重且难以解决。
- **无因善行止,车辙得平安。** 诗人感叹,没有好的行为能够阻止困境的发生,只能期望在行进中保持平安。这反映了诗人对从军生活的悲观和对平安的渴望。
整组诗歌通过描绘从军途中的艰难和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军旅生涯深刻的理解和复杂情绪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古诗词赏析:
薛能的这首《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深刻地揭示了军旅生涯的困苦与挑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的开篇“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直指人心的险恶和力量的匮乏。在军队的行进中,不仅仅是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更是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军队内部复杂性的认识。
2. **“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藏山”和“暗水”比作难以预料的人心和不可预测的形势,形象地表现了军队行进中面临的未知与挑战,既指地理上的险峻,也暗含了政治、军事上的复杂局势。
3. **“对面如千里,回肠似七盘”**,进一步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艰难。在这句话中,“对面如千里”形容了道路的遥远与遥远带来的心理压力,“回肠似七盘”则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如同行走在曲折的山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痛苦。
4. **“已经吴坂困,欲向雁门难”**,将“吴坂”和“雁门”作为隐喻,前者可能是指南方复杂难行的道路,后者则可能暗指北方边塞的险恶与遥远,表达了行军途中的艰辛和对前方未知的担忧。
5. **“南北诚须泣,高深不可干”**,表达了对南北差异和复杂局势的深切忧虑。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一线行军的艰难,还暗示了作者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复杂矛盾的深刻思考。
6. **“无因善行止,车辙得平安”**,则是对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安全行军的思考。这句话强调了善行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行军安全的正面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层次思考。
整首诗以强烈的形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行军途中面临的多维挑战,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畏惧,也有对人心复杂性的洞察,是对古代军队生活和行军艰难的深刻描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道德以及克服困难之道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