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sòng lái jì yìng zhì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qī lǐ huān yú dì yuán lín zhǔ wàng xīn |
戚里欢娱地 园林瞩望新 |
shān tíng dài fāng dù gē chuī yè yáng chūn |
山庭带芳杜 歌吹叶阳春 |
tái xiè yí wū xiá hé qú shì luò bīn |
台榭疑巫峡 荷蕖似洛滨 |
fēng huā yíng shào nǚ hóng liáng jù měi rén |
风花萦少女 虹梁聚美人 |
yàn yóu qióng zhì lè tán xiào bì liáng chén |
宴游穷至乐 谈笑毕良辰 |
dú tàn gāo yáng wǎn guī lù bù zhī jīn |
独叹高阳晚 归路不知津 |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古诗词释义: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奉和应制诗。奉和诗是古代诗人向皇帝或皇室成员献诗的特殊形式,目的是表达对君主的尊崇和颂扬。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大意:
1.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这里的“戚里”指的是王侯贵族的住所,诗人描绘了这片地方充满欢声笑语,新修建的园林吸引了众人的注目。这一句通过描绘欢乐的场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2. **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山间的庭院中弥漫着杜鹃花的芬芳,歌乐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和声音。
3. **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诗人以浪漫的想象将眼前的景致与历史名胜相联系。台榭(亭台楼榭)让人心生疑窦,仿佛置身于楚地巫峡之中;而荷花的绽放,让人联想到洛水之滨的美景,展现了一种古典的美感与怀旧的情绪。
4. **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轻柔的春风与飘舞的花瓣围绕少女,以及美丽的桥梁上汇聚着众多佳丽,展现了春日的浪漫与生机,同时也暗喻着宴会中女宾的美丽与雅致。
5. **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宴会上的欢乐达到了极致,人们在欢笑与交谈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一句通过“穷至乐”和“毕良辰”表达了宴会的尽兴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高阳,古代传说中的英明君主,这里借以喻指君王。诗人独坐,感慨宴饮结束的晚了,心中却对返回的路感到迷茫,隐含着对宴会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权力世事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宫廷宴会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权力与时间流逝的深思。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是唐代文学家许敬宗的一首应制诗,主要描绘了帝王前来访问、游赏时的场景和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与园林的美丽,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欢聚一乐的情景。
**赏析**:
1. **环境描绘**:首句“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直接点明了地点为皇宫贵族聚居之地和精心布置的园林,营造出一个欢乐和谐的氛围,为后续的场景和活动定下了基调。
2. **自然风光**:接下来的“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描绘了山间的园林与春天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景象,用“芳杜”和“阳春”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同时“歌吹”与“叶阳春”相呼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3. **建筑与花卉**:“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建筑与花卉的布局与美景。将“台榭”与“巫峡”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秀美,更通过“荷蕖似洛滨”暗示了花卉的繁茂与美丽,营造出一种宛如仙境的氛围。
4. **活动与人物**:“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形象地描绘了少女和美人在春风中嬉戏、在虹梁下聚会的场景,通过“风花”与“少女”的结合、“虹梁”与“美人”的对应,展现了人物的动态美和场景的静态美相结合的和谐画面。
5. **情感与主题**:“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表达了宴会的快乐达到了极致,人们在良辰美景中畅谈笑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通过“宴游”和“谈笑”这两个关键词,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欢愉,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6. **结语与感叹**:“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作为结尾,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途的迷茫,既表达了对宴会结束的不舍,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深思,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综上所述,《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不仅是一首对宫廷生活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作,更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感慨,以及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