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é ( qī suì shí zuò )
咏鹅(七岁时作)
dōng xī wú shǔ guān shān yuǎn yú lái yàn qù liǎng nán wén |
东西吴蜀关山远 鱼来雁去两难闻 |
mò guài cháng yǒu qiān xíng lèi zhǐ wèi yáng tái yī piàn yún |
莫怪常有千行泪 只为阳台一片云 |
《咏鹅(七岁时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诗题为《咏鹅》。实际上,这首诗并非直接描述鹅,而是通过鹅的形象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以下是对每句话的逐段解释:
1. **东西吴蜀关山远, 鱼来雁去两难闻**。这里的“吴蜀”指的是中国的两个古代地区,吴(江南地区)和蜀(四川地区),用以泛指遥远的两地。整句话是在用“鱼来雁去”象征着分别或通信的艰难,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的亲人或友人思念之情的深厚与遥远。同时,这里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孤单和孤独感。
2. **莫怪常有千行泪**。这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不要责怪我为何常流下泪水,流了千行之多。这里的“千行泪”是夸张的说法,用来强调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思念的深厚。
3. **只为阳台一片云**。最后一句中的“阳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源自宋玉《高唐赋》,描述的是楚怀王梦见神女,在阳台相会的情节。此处用“阳台一片云”来象征一种超越现实的向往、梦寐以求的东西或情感。整句意思是:所有的悲伤与思念,只是因为我心中有一片无法触及的云彩,正如诗人在寻找、期待着那超越现实的理想或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借“鹅”的形象,通过“鱼来雁去”、“千行泪”和“一片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年幼时就有的深深的情感体验和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理想或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咏鹅(七岁时作)》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歌以"咏鹅"为题,实际上是以鹅为象征,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的思念。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抒发,构建了一种深远的情感氛围,展现了诗人七岁时即展现出的深厚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空间的遥远与距离感**:首句“东西吴蜀关山远”用地理名词“东西吴蜀”以及象征着阻隔的“关山”描绘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距离感。这里不仅指的是地理上的远,更暗含着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遥远与隔阂。
2. **情感的寄托与抒发**:“鱼来雁去两难闻”进一步强调了沟通的困难。鱼雁传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方式,用来传递远方的消息。诗句中的“两难闻”则表达了消息传递的不便与不易,暗示了诗人与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内心充满忧愁。
3. **情感的细腻表达**:“莫怪常有千行泪”,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情感压力。这不仅仅是对失去联系的哀伤,更包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叹。
4. **深层次的象征与寓意**:“只为阳台一片云”则通过自然界的云彩来象征着抽象的情感和思念。"阳台"一词源于楚辞《高唐赋》,常与爱情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此处的“一片云”既可理解为对远方的渴望,也可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把握的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鹅作为象征,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忧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情感的丰富层次。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体现了作者早熟的文学才华,也使这首诗成为了咏物诗中的佳作,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