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tí rǔ yáng tán bì
秋日题汝阳潭壁
yuè chū sōng shān dōng yuè míng shān yì kōng |
月出嵩山东 月明山益空 |
shān rén ài qīng jǐng sàn fà wò qiū fēng |
山人爱清景 散发卧秋风 |
fēng zhǐ yè hé qīng dú yè cǎo chóng míng |
风止夜何清 独夜草虫鸣 |
xiān rén bù kě jiàn chéng yuè jìn chuī shēng |
仙人不可见 乘月近吹笙 |
jiàng chún xī líng qì yù zhǐ diào zhēn shēng |
绛唇吸灵气 玉指调真声 |
zhēn shēng shì hé qū sān shān luán hè qíng |
真声是何曲 三山鸾鹤情 |
xī qù luò chén sú yuàn yán wén cǐ qū |
昔去落尘俗 愿言闻此曲 |
jīn lái wò sōng cén hé xìng chéng yōu yīn |
今来卧嵩岑 何幸承幽音 |
shén xiān lè wú shì shēng gē míng sù xīn |
神仙乐吾事 笙歌铭夙心 |
《秋日题汝阳潭壁》古诗词释义:
刘希夷的《秋日题汝阳潭壁》是一首描绘秋夜月色、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诗歌。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月亮从嵩山之东升起,月光皎洁,使得山间的景象更为空灵、宁静。
2.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山中的隐士喜爱这清朗的景色,披散着头发,躺卧在秋风中,享受这份自然的宁静与凉爽。
3.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秋夜寂静,风停之后,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夜的清冷,只有草丛中的虫鸣声打破了这份寂静。
4.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即便无法见到传说中的仙人,但诗人借助月光靠近,吹起了仙乐。
5.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诗人吹奏着乐曲,用鲜红的嘴唇吸取天地间纯净的灵气,以灵巧的玉指调出真挚动听的声音。
6.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这真挚的声音所奏之曲,仿佛是与三山(传说中的仙山)上的鸾鹤共情,传递着仙界的和谐与美好。
7.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从前离开尘世的喧嚣,诗人希望能在听闻这仙乐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8.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现在来到嵩山,得以亲耳听闻这幽远深邃的仙乐,感到十分幸运与荣幸。
9.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这仙乐是诗人内心愿望的体现,用笙歌将这份宿愿铭刻在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月色下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与自然、与仙乐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超凡脱俗的向往,以及内心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渴望。
《秋日题汝阳潭壁》古诗词赏析:
刘希夷的《秋日题汝阳潭壁》是一首描绘秋日月夜下汝阳潭景色的诗歌,兼有隐逸情怀和对仙境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山水的静谧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歌开头“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以月出嵩山的场景展开,点明时间背景为秋日夜晚。明月当空,山色空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接着,“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描绘了一位山居者享受着月夜之景,悠然自得地散发着,躺在秋风中,展现了一种自在、轻松的生活态度。
进一步,诗人通过“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在静谧的夜晚,只有草虫的鸣叫声打破了一片寂静,增加了夜晚的生动感。这种对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既有静谧的美,又有生命的活力。
之后,“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表达了一种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仙人的渴望。诗人想象自己乘着月光接近仙人,吹起神秘的笙乐,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艺术。吹笙之人,绛唇触笙,似乎能吸收灵气,玉指拨动,发出纯正的音乐。这种描写,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至高追求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最后,“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听到如此高雅之乐的庆幸和渴望再次聆听的心愿。诗中提到了三山鸾鹤,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高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刘希夷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