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lè jùn zhǔ huā zhú xíng
安乐郡主花烛行
jiù chuán nán hǎi chū líng qín shí lè míng wén bù kě xún |
旧传南海出灵禽 时乐名闻不可寻 |
xíng mào zhà tóng yīng wǔ lèi jīng shén bié bǐng fèng huáng xīn |
形貌乍同鹦鹉类 精神别禀凤凰心 |
qiān nián dài shèng fāng qīng jǔ wàn lǐ chéng cái wú bàn lǚ |
千年待圣方轻举 万里呈才无伴侣 |
hóng rōng róu xiù hǎo máo yī qīng líng ōu yā hǎo yán yǔ |
红茸糅绣好毛衣 清泠讴鸦好言语 |
nèi rén shì qǔ yù yī qiān zhuó shǒu míng shēng bù xǔ qián |
内人试取御衣牵 啄手暝声不许前 |
xīn yuàn yáng wū héng bǎo rì zhì xián yīn hè yù líng tiān |
心愿阳乌恒保日 志嫌阴鹤欲凌天 |
tiān qíng wán yà liáng wú yǐ chá tú guǒ jiàn xiáng jīng lǐ |
天情玩讶良无已 察图果见祥经里 |
běn chí fú ruì yàn míng wáng hái yòng wén zhāng bǐ jūn zi |
本持符瑞验明王 还用文章比君子 |
zì lián ruò yǔ jù kān zhēn xǐ gòng huá piān lái shì rén |
自怜弱羽讵堪珍 喜共华篇来示人 |
rén jiàn yīng yīng bào ēn niǎo duō cán lù lù jù guān chén |
人见嘤嘤报恩鸟 多惭碌碌具官臣 |
《安乐郡主花烛行》古诗词释义:
张说的《安乐郡主花烛行》是一首诗,通过描述南海仙鸟的故事来隐喻和赞美安乐郡主的形象和品性。下面是对诗中各段落意思的逐段解释:
### 诗首句与引言
"旧传南海出灵禽,时乐名闻不可寻,形貌乍同鹦鹉类,精神别禀凤凰心,"
这段描述开篇点明南海这一神秘的背景,传说中南海有着神奇的鸟类,其音乐和名声难以寻觅。这鸟类的外貌初看与鹦鹉相似,但其内在精神却像凤凰一般高贵和卓越。
### 接下来的内容
"千年待圣方轻举,万里呈才无伴侣,红茸糅绣好毛衣,清泠讴鸦好言语,"
这里赞美南海仙鸟需要圣明之主的到来才肯轻举离开,这鸟在万里之外展示其才华,但却找不到与之匹配的伴侣。其羽毛红润光泽,歌声如清泉般清澈,犹如鸽子般的声音却更显得优雅。
### 人与鸟的互动
"内人试取御衣牵,啄手暝声不许前,心愿阳乌恒保日,志嫌阴鹤欲凌天,"
这描述了宫廷中对南海仙鸟的珍视,有人试图用皇帝的御衣来接近它,但鸟却只用口啄轻触,不放任人靠近。它的心愿是希望太阳常伴,而对乌云之下的鹤却持不满和抵抗的态度。
### 天降祥瑞的象征
"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本持符瑞验明王,还用文章比君子,"
这句提到人们对于这种神奇鸟类出现的惊讶之情,图中描绘的景象证实了其祥瑞的象征意义。这鸟拿着符瑞来验证天子,还被用文章来比作君子,显示出其高洁的品德和智慧。
### 弱羽的自谦与共赏
"自怜弱羽讵堪珍,喜共华篇来示人,人见嘤嘤报恩鸟,多惭碌碌具官臣,"
这段诗表达了南海仙鸟虽然自视不高,但愿意通过诗文展示自己的存在,让世人知晓。人们看到这种报恩的鸟儿,不禁对自己碌碌无为的官臣身份感到羞愧,表达出对安乐郡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安乐郡主花烛行》通过对南海仙鸟的赞美,隐喻地歌颂了安乐郡主的高贵品德、才华和与众不同的魅力。
《安乐郡主花烛行》古诗词赏析:
张说的《安乐郡主花烛行》这首诗,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一首传统的描绘宫廷婚嫁的诗,而是一首隐喻丰富、情感深沉的作品。诗中提到的“南海灵禽”实际上是借喻,它象征着安乐郡主,也寓意着皇家的恩宠与荣耀。通过“灵禽”的形象描绘,展现出安乐郡主如同南海之中的灵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才华与美德,等待着“圣明”的君主来发现与赏识。
诗中多次出现的“凤凰”、“天情”、“明王”等词汇,都是在以更广泛的文化符号来比喻帝王与贵族对才德之人的重视和期待。通过“灵禽”的“千年待圣”和“万里求伴”,隐喻着安乐郡主在等待着一位英明的君主来发现她的才华,与她结为伴侣。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的庆典,更是一次才德与命运的相遇。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安乐郡主能够找到“明王”的羡慕与祝福,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具官臣”身份的谦卑与自责。最后一句“人见嘤嘤报恩鸟,多惭碌碌具官臣”,表达了对安乐郡主美德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作为臣子未能像“报恩鸟”那样回报皇家恩情的愧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将个人情感、宫廷礼仪与更深层次的文化寓意融合在一起,不仅赞美了安乐郡主的美德与才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关系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