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jiǔ yuè jiǔ rì dēng cí ēn sì fú tú yìng zh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作者:李乂 
chū rì chéng guī zhǐ     qiū fēng qǐ zèng yán
初日承归旨   秋风起赠言
hàn zhū liú dào wèi     jiāng bì fǎn zhēn yuán
汉珠留道味   江璧返真源
dì chū nán guān yuǎn     tiān huí běi dǒu zūn
地出南关远   天回北斗尊
níng zhī yī zhù guān     què qǐ sì chán mén
宁知一柱观   却启四禅门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表达了对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即大雁塔)的庆典活动的感慨和赞颂。以下是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初日承归旨, 秋风起赠言** - “初日”指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承归旨”是指皇帝的归旨或恩典,这里可能象征着皇权或皇上的旨意。“秋风起”是季节性的描述,而“赠言”可能是指皇帝在登塔时或准备登塔前所发表的言辞,或者是诗人对此活动的颂扬。

2. **汉珠留道味, 江璧返真源** - “汉珠”和“江璧”在这里可能是象征性的词语,可能指古代的珍宝或文化象征,比喻为“道味”和“真源”,指的是道德的韵味和真实的源头。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道德与真实价值的重视和追求。

3. **地出南关远, 天回北斗尊** - “地出南关远”可能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深远,也隐含着对历史的深远追溯。而“天回北斗尊”则可能表示一种天道和权威的回归,暗示着宇宙法则和精神指引的重要性。

4. **宁知一柱观, 却启四禅门** - “一柱观”可能指的是大雁塔,因为“一柱”与大雁塔的高耸形象相呼应。而“四禅门”则涉及到佛教的修行层次,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表示通过登塔这样的仪式性活动,可以开启或达到更深层次的灵性或修行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庆典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季节的感知,也表达了对皇家旨意的遵循、对道德与真实价值的尊重,以及通过这种仪式性活动追求精神成长和修行提升的深层意义。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古诗词赏析:

李乂的这首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朝宫廷文学中典型的应制诗,旨在歌颂皇权的威严与庄严,同时表达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赞美。全诗以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风格,描绘了九月九日登临慈恩寺浮图(即大雁塔)的情景和深刻寓意。

### 初日承归旨,秋风起赠言

这两句起笔,通过“初日”与“秋风”的自然景象,暗喻新皇登基或重要政策的开始,表达了在皇权的引领下,万物更新,充满希望。同时,“承归旨”也表达了对皇命的尊重和遵循。

### 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佛教文化的主题。“汉珠留道味”借用了汉代珠玉的珍贵与佛教中“真谛”的概念,寓意佛法的珍贵与深远。“江璧返真源”则用江中璧玉返回源头的形象,强调了佛教真理的根源性和永恒性。

### 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通过“地”与“天”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慈恩寺浮图(大雁塔)的崇高与辽远,象征着佛教文化和智慧的深远影响。同时,“天回北斗尊”则用北斗星象征皇权的权威与导向作用,强调了在皇权的指引下,佛教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 宁知一柱观,却启四禅门

最后一句“宁知一柱观,却启四禅门”寓意深长。"一柱观"可理解为对慈恩寺浮图(大雁塔)的特指,象征佛教文化的中心与高点。“却启四禅门”则是对佛教修行层次的赞誉,意味着在这座象征着佛教智慧的塔中,人们能够开启更深层次的佛学智慧,达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综上所述,李乂的这首诗在赞美皇权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追求,以典雅的文辞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唐朝宫廷文学的独特魅力。

李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