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chū chūn xìng tài píng gōng zhǔ nán zhuāng yìng zhì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tāng mù sān qiān fù lóu tái shí èr chóng |
汤沐三千赋 楼台十二重 |
yín lú chēng guì xìng yù niǎn shèng guò féng |
银炉称贵幸 玉辇盛过逢 |
pín zé liú zhōng kuì é huī méi xià chōng |
嫔则留中馈 娥辉没下舂 |
píng yáng bǎi suì hòu gē wǔ wèi shuí róng |
平阳百岁后 歌舞为谁容 |
bīn wèi yǎn xiāng yī héng mén qǐ shǔ fēi |
宾卫俨相依 横门启曙扉 |
líng yīn chán tù quē xiān yǐng fèng huáng fēi |
灵阴蟾兔缺 仙影凤凰飞 |
yī shuǐ qiū nán dù sān quán yè bù guī |
一水秋难渡 三泉夜不归 |
kuàng lín qīng nǚ jié yáo cǎo gèng qián āi |
况临青女节 瑶草更前哀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所作,题名为“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意思是诗人李乂奉命应和皇帝在初春时节亲临太平公主的南庄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皇家出游的壮丽景象,同时又融入了一定的怀古与悲情色彩。下面是对每一部分的解释:
###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
"汤沐三千赋","汤沐"本指古代帝王给予臣子的一种恩赐,这里可能是借指皇家出游的豪华与尊贵。"三千赋"则可能象征着装饰、奢华的总和。"楼台十二重"指的是建筑的规模宏大,层层叠叠,暗示了南庄的壮观与奢华。
### 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
"银炉称贵幸",描述的是使用了金银装饰的炉具,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玉辇"指的是皇家的车驾,"盛过逢"可能暗示车驾的行进中受到了众人的欢迎和追捧。
### 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
"嫔则留中馈","嫔"指的是嫔妃,这里可能指的是留在家中照管日常事务的嫔妃。"中馈"一般指家庭的日常饮食管理,这里暗示了家中的日常管理,与外出的皇家不同。"娥辉没下舂"可能是指日落,象征着宴会或游赏的结束,暗示了一天的欢乐时光将逝去。
### 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
"平阳百岁后",“平阳”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平阳公主,这里以平阳公主作为象征,暗示古代皇家女性的辉煌与衰落。“百岁”则是指时间的长久,这里可能暗指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昔的繁华不再。"歌舞为谁容"表达了对昔日辉煌不再的感慨。
### 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
"宾卫俨相依","宾"指的是宾客,“卫”指的是保卫,整体描述了侍从和宾客们井然有序地陪同左右,显现了皇家出游的场面壮观与秩序井然。“横门启曙扉”指的是在清晨时分,大门缓缓开启,暗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 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
"灵阴蟾兔缺","灵阴"可能指的是夜晚的神秘与寂静,"蟾兔缺"是月蚀的象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变换。“仙影凤凰飞”则描绘了神话中仙人的身影与凤凰的飞翔,增加了诗的浪漫与幻想色彩。
### 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
"一水秋难渡",可能象征着秋天的水路难以航行,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出行的限制。“三泉夜不归”则可能指的是夜晚深沉,路上难以返回,象征了出游的难度与时间的限制。
### 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青女节"可能是古代的一种节日,这里的“青女”则指代寒冷的天气或时节。"瑶草"指的是珍贵的草木,这里可能象征美好的事物。"更前哀"则表达了更进一步的悲伤或哀愁,可能指在严寒时节出游的无奈或悲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皇家在初春时节出游的盛况,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往昔辉煌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时间的无奈。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创作的一首奉和诗。此诗描写了唐初初春时节,皇帝在太平公主的南庄巡幸游玩的情景,充满了皇家气派与文人雅致的交织,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华丽风格和宫廷生活的盛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华美描绘**:诗开篇即以“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点明了南庄的豪华与规模,使用夸张的手法,以“三千”“十二重”形容楼台之多,赋之之盛,展现出极尽奢华的景象。这种夸张手法在唐诗中常见,旨在突出事物的壮丽和非凡。
2. **皇家巡幸**:“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则描绘了皇帝驾临的场面,银炉为行宫的装饰,玉辇则是皇家出行的车舆,其名称本身就暗示了地位的尊贵与庄严。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皇家巡幸的壮观,也体现了作者对盛世的赞颂。
3. **宫廷生活与女性角色**:“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描述了宫廷内部的生活情景,嫔妃们留在宫中主持家务,体现了古代宫廷女性角色的定位。同时,“娥辉没下舂”暗示时间的流逝,也寓含着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4.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通过历史人物平阳公主的典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思考性。
5. **场景转换与气氛营造**:“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这一系列的场景转换和氛围营造,展现了从早晨到夜晚的时光流转,以及由人间到仙界的想象。这种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神话元素的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
6. **情感与主题**:全诗通过对皇帝巡幸、宫廷生活、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唐代皇家生活的辉煌与奢华,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最后“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表达了面对季节更替,万物凋零的哀愁,深化了主题,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华丽与深邃,也通过场景的描绘、历史的联想、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观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蕴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