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chūn rì xìng wàng chūn gōng yìng zhì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作者:李乂 
jīn yú yù niǎn bèi sān tiáo     shuǐ gé shān lóu wàng jiǔ xiāo
金舆玉辇背三条   水阁山楼望九霄
yě wài chū mí qī shèng dào     hé biān hū dǔ èr líng qiáo
野外初迷七圣道   河边忽睹二灵桥
xuán bīng dī dī yī qiú jiàn     qīng chuī líng líng zá fèng xiāo
悬冰滴滴依虬箭   清吹泠泠杂凤箫
huí wǎn píng yáng gē wǔ hé     qián xī gèng zhuǎn mù lán ráo
回晚平阳歌舞合   前溪更转木兰桡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古诗词释义: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李乂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应和的是皇帝(此处指唐中宗)对望春宫的春日游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一窥唐代皇家园林的盛况,以及宫廷文化的生活情趣。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含义:

1. **金舆玉辇背三条,水阁山楼望九霄,**
-"金舆玉辇"指的是皇帝和皇后乘坐的豪华马车,"背三条"可能是指在三条大道上巡游,"水阁山楼望九霄"则描绘了皇帝御驾经过的沿途水边的阁楼与山上的建筑,可以远眺九重天,显示出宏伟壮丽的景象。

2. **野外初迷七圣道,河边忽睹二灵桥,**
-"七圣道"可能是指通往皇家园林的七条主要路径,"迷"字用在这里形容沿途景色的迷人。"河边忽睹二灵桥"则说明在河边意外发现了两座神奇的桥梁,桥与河的美景相映成趣,令人赞叹。

3. **悬冰滴滴依虬箭,清吹泠泠杂凤箫,**
-"悬冰滴滴"可能是指园林中的冰块挂在树枝上,或是一种特殊的装饰,"依虬箭"则可能指冰块旁边挂着的龙形箭饰。"清吹泠泠"指的是轻柔的音乐声,"杂凤箫"表示这音乐声与凤凰吹奏的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优雅的氛围。

4. **回晚平阳歌舞合,前溪更转木兰桡。**
-"回晚"指的是日落时分,"平阳歌舞合"描绘了傍晚时分宫廷中的歌舞宴乐活动,人们欢聚一堂,乐声融汇。"前溪更转木兰桡"则表示在前面的溪流边,人们用木兰船(可能是一种用木兰木制成的船只)划行,享受着夜色中的水上乐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帝春日游幸望春宫的壮丽景色和宫廷文化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唐代皇家生活的奢华与艺术之美。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古诗词赏析:

李乂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一首应制诗,即皇帝或朝廷官员在特定场合创作的诗歌,旨在表达对皇权的尊崇与颂扬。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游幸望春宫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皇家气派的赞美。

### 诗文解析:

1. **首句“金舆玉辇背三条”**:描绘了皇家出行的豪华与尊贵,金舆(皇家车)和玉辇(华丽的马车)在行进中,背离着三条道路,暗示了皇帝的出行路线之特别与不凡。

2. **“水阁山楼望九霄”**:此处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望春宫的高大与壮观,仿佛可以望见九重天,寓意着对皇家权力与地位的崇高敬仰。

3. **“野外初迷七圣道”**:可能是指野外观景时,随着视线的延伸,仿佛进入了古代七位圣人(七圣道)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和对盛世景象的赞美。

4. **“河边忽睹二灵桥”**:河边的景观中突然出现的灵异之桥,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皇家权利与神秘力量的隐喻。

5. **“悬冰滴滴依虬箭”**:冰晶悬挂在箭头,可能象征着皇家的权威与力量,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动态与力量的结合。

6. **“清吹泠泠杂凤箫”**:清风与凤箫的交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凤箫是古代宫廷乐器,常用于庆典或仪式,进一步强调了皇家的威严与音乐的高雅。

7. **“回晚平阳歌舞合,前溪更转木兰桡”**:晚霞映照下的平阳,歌舞升平,前溪的木兰船(木兰舟)轻轻划动,表现了皇帝出游时的欢愉与皇家生活的奢华与舒适。

### 总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作者对皇家生活和春日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权力与和谐的颂扬。它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皇权的颂歌,体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李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