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xìng ān lè gōng zhǔ shān zhuāng yìng zhì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hé fēng zhù lǜ yīng sháo nián qīng bì chéng gāo rù wàng xiān |
和风助律应韶年 清跸乘高入望仙 |
huā xiào yīng gē yíng dì niǎn yún pī rì jì fǔ huáng chuān |
花笑莺歌迎帝辇 云披日霁俯皇川 |
nán shān jìn yā xiān lóu shàng běi dǒu píng lín yù yǐ qián |
南山近压仙楼上 北斗平临御扆前 |
yī fèng ēn róng tóng gǎo yàn kōng zhī lǜ wǔ tīng xūn xián |
一奉恩荣同镐宴 空知率舞听薰弦 |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朝诗人岑羲所作,题为《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属于宫廷应制诗,用于在特定场合,如皇帝出行、庆祝节日等,以诗歌形式对君主的恩泽表示颂扬。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和风助律应韶年, 清跸乘高入望仙**
和风温暖,与乐律相应,寓意着春意盎然的时光。清跸,即清道,指清静的引导行列。乘高,意为在高处行进。望仙,指的是向神仙所居住的地方眺望。整句描绘了皇帝在春风的引领下,乘着清静的引导行进至一处高山之上的仙人所居之地。
2. **花笑莺歌迎帝辇, 云披日霁俯皇川**
花朵似乎在微笑,黄莺在歌唱,它们在欢迎皇帝的驾临。云层散去,阳光普照,俯视着皇川。这里用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来象征皇帝带来的恩泽和吉祥,以及人们在皇帝到来时的热烈欢迎。
3. **南山近压仙楼上, 北斗平临御扆前**
南山似乎靠近了仙楼,北斗星平铺在御扆(帝座)之前。南山、北斗、仙楼、御扆,均为象征性描绘,表达皇帝的威严与神圣,同时也暗指皇帝的统治如同山岳之稳固、星辰之永恒。
4. **一奉恩荣同镐宴, 空知率舞听薰弦**
这句的“一奉恩荣同镐宴”可能是在表达皇帝如同周武王赐宴一样,赐予人们恩惠与荣耀。镐宴,指的是周武王宴请诸侯的盛宴,象征着极大的恩典与荣光。最后一句“空知率舞听薰弦”,可能是在说人们只能够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对皇帝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象征着对皇帝音乐享受和礼乐文化的深厚认识。
综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象征性的比喻,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和颂扬,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精致与高度。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古诗词赏析:
岑羲的这首《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奉和应制诗,这种诗歌形式在唐代非常盛行,常被用来歌颂皇帝的恩泽和国家的繁荣,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和对盛世的颂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和风助律应韶年, 清跸乘高入望仙”
首联以“和风助律”开篇,巧妙地将和风(指温和的自然之风)与音乐的律动结合,既描绘了春天和煦的气候,又暗含了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接着,“清跸乘高入望仙”则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景,清跸(清静的出行警卫)乘高而上,给人以高雅尊贵的感觉,预示着皇帝将到达一个高处的胜地,引出下文的景观描述。
### 颔联:“花笑莺歌迎帝辇, 云披日霁俯皇川”
颔联继续描绘沿途的景象,花笑莺歌是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春天花开鸟鸣的生机勃勃,仿佛花朵在微笑,黄莺在歌唱,欢迎着皇帝的车驾。云披日霁(阳光穿透云层)俯瞰皇川,则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皇帝的尊贵,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帝王的交响曲。
### 颈联:“南山近压仙楼上, 北斗平临御扆前”
颈联进一步细致描绘了到达目的地后的景象,南山似乎压在仙楼上,展现出壮丽的山景与楼阁的相互映衬;北斗则平稳地位于御扆(皇帝座位的屏风)之前,这一描绘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帝王地位的崇高表达。这种层次分明的景象描绘,强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 尾联:“一奉恩荣同镐宴, 空知率舞听薰弦”
尾联则是对诗歌主旨的深化。通过“一奉恩荣同镐宴”,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赐予的恩典的感激之情,将自己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相提并论,享受着类似镐宴(古代帝王宴请文人学者的宴会)般的荣耀。最后,“空知率舞听薰弦”则意味着诗人深知,只有通过舞乐与文学的创作,才能传达出对帝王的尊重和对盛世的歌颂。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也暗含了对于荣耀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学的风貌,以及诗人对于自然、艺术和帝王的深刻理解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