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chǒu suì shí yuè shàng xìng cháng ān shí hù cóng chū xī yuè zuò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bái shuǐ dōng yōu yōu zhōng yǒu xī xíng zhōu |
白水东悠悠 中有西行舟 |
zhōu xíng yǒu fǎn zhào shuǐ qù wú hái liú |
舟行有返棹 水去无还流 |
nài hé shēng bié zhě qī qī huái yuǎn yóu |
奈何生别者 戚戚怀远游 |
yuǎn yóu shuí dāng xī suǒ bēi huì nán shōu |
远游谁当惜 所悲会难收 |
zì jūn qù fāng xǐ qīng yáng sì wǔ qiú |
自君阒芳躧 青阳四五遒 |
hào yuè yǎn lán shì guāng fēng xū huì lóu |
皓月掩兰室 光风虚蕙楼 |
xiāng sī wú míng huì cháng tàn lèi dōng qiū |
相思无明晦 长叹累冬秋 |
lí jū jiǔ chí mù gāo jià hé yān liú |
离居久迟暮 高驾何淹留 |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古诗词释义:
沈佺期的这首诗表达了在辛丑岁十月,作为扈从随君王前往长安时,对在西岳山道上所见景象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 首段解释: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诗人以白水东流不复返的景象,比喻人生的不可逆时间流转。流水中虽然有船可以回溯(返棹),但水流自身却一去不复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年华的消逝,暗示着生命的有限和时光的不可逆转。
“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生离死别的哀愁,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面对生命的别离,人们往往感到忧伤,思念之情缠绕于心,难以割舍。
### 中间段解释:
“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自君阒芳躧,青阳四五遒,”
诗人在对远方游子的关怀之余,进一步探讨了相聚与别离的悲哀。这里,诗人提出疑问:谁来珍惜那些远行者?他(她)们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重逢的难以实现。诗人通过“君阒芳躧”、“青阳四五遒”这样的描述,渲染了一种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哀伤氛围。
“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相思无明晦,长叹累冬秋,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
皓月遮掩着兰室,明亮的风在空旷的蕙楼前飘荡,这些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相聚不易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漫长的时间里,思念之情仿佛没有黑夜和白昼的更替,无时无刻不在心头萦绕,引出无尽的叹息。诗人最后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期待:“高驾何淹留”,意思是君王的车驾(暗指君王)为何久留不返,这反映了诗人对团聚的急切渴望,以及对当下局面的无奈与期盼。
### 总体解释: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行者与亲人团聚的渴望。诗人借景抒情,情感深沉而哀婉,表达了对人生别离的无奈和对相聚重逢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古诗词赏析:
沈佺期的这首诗,标题为《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是一首典型的离别之作,借由自然界的变化和物理现象,隐喻人生的离散与重逢之不易。通过对水、舟、月、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 自然意象的运用
1. **水与舟**:“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水向东流,舟在水面行驶,有返回的可能,而水则一去不复返,这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和生命的短暂。水比喻着不可逆的时间流,舟则代表人的活动,有来有去,而水则无声无息地流逝,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2. **月与风**:“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皓月和光风,分别代表明亮和轻柔,与“掩”、“虚”相对,显示出夜晚的宁静与空虚,以及月光、微风的美丽与易逝,隐喻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3. **时间的流逝**:“青阳四五遒,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春去春回,岁月更迭,时间悄然而逝,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四季更替,也暗指人生的轮回和岁月的流逝。
4. **相思之情**:“相思无明晦,长叹累冬秋,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恋人的深深思念,即使是在明亮与暗淡的时光交替中,思念也无法消减。这种情感贯穿了整首诗,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和对相聚不易的感慨。
### 总结
沈佺期的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和离别的深刻感慨,展现了人类对永恒追求和生命短暂的反思。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象征性运用,诗人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相聚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沈佺期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