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mén yuàn
长门怨
xī nián fēn dǐng dì jīn rì wàng líng tái |
昔年分鼎地 今日望陵台 |
yí dàn xióng tú jǐn qiān qiū yí lìng kāi |
一旦雄图尽 千秋遗令开 |
qǐ luó jūn bú jiàn gē wǔ qiè kōng lái |
绮罗君不见 歌舞妾空来 |
ēn gòng zhāng hé shuǐ dōng liú wú zhòng huí |
恩共漳河水 东流无重回 |
《长门怨》古诗词释义:
《长门怨》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是一首描述悲凉爱情和命运转折的诗作。全诗以长门宫为背景,长门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宫殿,与汉武帝的爱妃陈阿娇有关,后常用来象征爱情的悲剧或宫中女子的孤独。此诗通篇表达了女子(或诗人代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凄凉命运的无奈。以下是逐段解释: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这句话对比了过去和现在,将“分鼎地”与“望陵台”进行连接。在古代,分鼎地通常象征着权力的中心或重要政治活动的地点;而“望陵台”则是帝王陵墓前的高台,用于祭祀或遥望陵寝。这里用以隐喻,过去可能是权力的中心或是荣耀的象征,而今则是遥望过去的凄凉场景。表达了从权力的顶峰跌落至孤独与哀伤的转变。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这里的“雄图尽”象征着辉煌时期的结束,而“千秋遗令开”可能是指过去的法令或规定开始失去效力,或者暗示未来的计划与过去的美好愿景不再相关。整体表达了一种从繁华到凋零的转变,以及对过去事物影响力的逐渐丧失。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这里通过对比“君”与“妾”的形象,强调了身份地位的对比和情感的落差。“绮罗”代表华丽的衣物,通常与地位尊贵的男性(君)相关联;而“歌舞”则象征着欢乐和表演,通常与侍奉男性的女性(妾)相关联。诗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女子(妾)在失去君王的宠爱后,只有孤独的歌舞陪伴自己的境遇,凸显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这句话将情感的消逝比作东流的漳河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不可逆转。漳河水东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美好事物的消失,而“无重回”则强调了这种失去是无法挽回的。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对失去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奈。
综上所述,《长门怨》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描绘了一位女子(或诗人代指)从过去的荣耀与繁华到现在的孤独与哀伤的情感变迁,反映了命运的无常和对失去的深切哀悼。
《长门怨》古诗词赏析:
沈佺期的《长门怨》是一首以历史题材为基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的诗歌。通过对长门故事的重新诠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代故事的简单回顾,更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以下是逐句赏析: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
这两句描绘了时空的转换,从曾经的鼎盛时期(分鼎地,意指权力和地位的巅峰)到如今的衰败景象(望陵台,可能象征着追悼先人或历史的缅怀)。这里用了象征性的语言,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和王朝的兴衰。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
“雄图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权力的终结,“千秋遗令开”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历史传承的开始。这里有一种无奈的接受历史发展的态度,同时也寓含着对未来某种形式的希望。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这两句对比强烈,表达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悲凉。前一句“君不见”与后一句“妾空来”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曾经的繁华不再,只有过去荣光的见证者(君)无法再见到,而那些象征着繁华和欢乐的事物(绮罗、歌舞)却无法挽留住时间。
**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最后两句用“漳河水”这一自然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无常。漳河水东流,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而“无重回”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感慨。整首诗在表达对历史的哀思的同时,也寓含了对个人命运及时间流逝的深深反思。
沈佺期通过这首《长门怨》,不仅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也传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和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这样的创作,不仅仅是对过去故事的再现,更是诗人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