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ù cóng chū cháng ān yìng zhì
扈从出长安应制
tái jiē hǎo chì sōng bié yè duì qīng fēng |
台阶好赤松 别业对青峰 |
máo shì chéng sān gù huā yuán jiē jiǔ zhòng |
茆室承三顾 花源接九重 |
hóng qí yíng xiù mù fèng niǎn fú shū qióng |
虹旗萦秀木 凤辇拂疏筇 |
jìng zhí qiān guān yōng xī zhǎng wàn qí róng |
径直千官拥 溪长万骑容 |
shuǐ táng kāi yǔ shàn shān gé xiàn yáo zhōng |
水堂开禹膳 山阁献尧钟 |
huáng jiàn qīng jū yuǎn tiān wén ruì jiǎng nóng |
皇鉴清居远 天文睿奖浓 |
yán quán tā xī mèng yú diào wǎng nián féng |
岩泉他夕梦 渔钓往年逢 |
gòng róng chéng xiàng fǔ piān jiàng yì rén fēng |
共荣丞相府 偏降逸人封 |
《扈从出长安应制》古诗词释义:
沈佺期的《扈从出长安应制》这首诗通过描绘扈从出长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宫及其宏伟建筑、出巡仪式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盛世的颂扬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台阶好赤松, 别业对青峰:
台阶旁边有赤松树,私人别业与青色的山峰相映。
茆室承三顾, 花源接九重:
茆室(茅草屋)接受了三次造访,象征高人或皇帝的恩赐,花园的水源与皇城连接,寓意密切的关联。
虹旗萦秀木, 凤辇拂疏筇:
虹霓般的旗帜在秀丽的树木间飘扬,皇家的车驾轻拂过稀疏的竹林,描绘出扈从队伍的壮观景象。
径直千官拥, 溪长万骑容:
千官(众多官员)沿着笔直的道路跟随,溪流蜿蜒,容得下成千上万的骑兵,展现扈从的庞大与组织严谨。
水堂开禹膳, 山阁献尧钟:
水边的殿堂供应着大禹时期的美食,山中的楼阁献上了尧帝的钟声,象征古代圣贤的智慧与礼仪仍在传承。
皇鉴清居远, 天文睿奖浓:
皇家的慧眼远望,清居远离尘嚣,天文知识和智慧的奖赏浓重,表达了对皇帝英明统治的赞誉。
岩泉他夕梦, 渔钓往年逢:
山岩间的泉水仿佛是夜晚的梦,以前在渔船上钓鱼的场景仿佛重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怀旧之情。
共荣丞相府, 偏降逸人封:
共同繁荣在丞相府中,偏爱给予隐逸之士封赐,体现了诗人对高层政治与隐士生活和谐共处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宏大的场景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颂扬,以及对皇权、自然与古代智慧的崇敬,同时也融入了对个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扈从出长安应制》古诗词赏析:
沈佺期的《扈从出长安应制》这首诗,是唐代宫廷诗中的佳作,展现了扈从出长安时壮观的景象,以及对于君王和宫廷生活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文分析:
1. **首联**:“台阶好赤松, 别业对青峰。” 开篇以“台阶”和“赤松”展现扈从队伍行进的景象,而“别业对青峰”则用自然之景烘托出扈从的宏伟与清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壮丽并存的美感。
2. **颔联**:“茆室承三顾, 花源接九重。” 这里“茆室承三顾”形象地描绘了君王多次光临茅草屋的尊贵场景,象征着君王对臣下的重视与关爱。“花源接九重”则可能是比喻君王的恩泽遍及天下的辽阔疆域,显示出皇帝的仁德和江山的广阔。
3. **颈联**:“虹旗萦秀木, 凤辇拂疏筇。” 这一联通过“虹旗”和“凤辇”的意象,展现了扈从队伍中的庄严与华丽,秀木与疏筇的对比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仿佛能够看到扈从队伍在林间穿行的景象。
4. **尾联**:“水堂开禹膳, 山阁献尧钟。” “水堂开禹膳”指的是皇帝御膳房的盛景,联想到大禹治水的功绩,象征着君王的丰功伟业。“山阁献尧钟”则可能是指在山间的宫阁中,悬挂着象征古帝王圣明的钟声,进一步强化了君王的崇高形象和帝国的辉煌。
###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扈从出长安时的壮观场景,充满了对君王的颂扬和对宫廷生活的赞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皇家仪仗的细节呈现,沈佺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肃穆又壮丽的艺术氛围。诗中蕴含的尊崇情感,既是对皇权的歌颂,也是对国家强盛和繁荣的自豪之情的流露。
### 总结:
《扈从出长安应制》是沈佺期以宫廷诗人的身份,精心描绘的一幅扈从出京的壮丽画卷。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雍容华贵,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强盛、君主英明的深切颂扬。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场景的再现,也是对唐代盛世文化的一次艺术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