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 yàn táo huā yuán yǒng táo huā yìng zhì ( běn zhào yàn zhāo shī )
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本赵彦昭诗)
jiǔ rì bào xiān jiā sān qiū zhuǎn suì huá |
九日报仙家 三秋转岁华 |
hū yīng xià niǎo lù xì mǎ chū lóng shā |
呼鹰下鸟路 戏马出龙沙 |
zān guà dān yú ruǐ bēi fú zǐ jú huā |
簪挂丹萸蕊 杯浮紫菊花 |
suǒ yuàn tóng wēi wù nián nián gòng bì xié |
所愿同微物 年年共辟邪 |
《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本赵彦昭诗)》古诗词释义:
赵彦伯创作的这首诗,题为《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是在桃花园宴会上,依照官制规定而咏唱桃花的一首诗。赵彦伯在此诗中,巧妙地借桃花这一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的愿望。以下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九日报仙家,三秋转岁华,
首句“九日报仙家”提到的是秋季的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重阳节,是登高赏菊、庆祝长寿的日子,有“九九登高”、“佩茱萸”等习俗。这里的“仙家”可能是对仙人的比喻,暗示着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诗人仿佛与仙人共享这一佳节的祥和与喜悦。接下来,“三秋转岁华”中的“三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三个阶段,即九月,它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成熟与繁荣。这句诗整体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丰盈的颂扬。
### 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呼鹰下鸟路”描述的是在秋季,猎人呼唤猎鹰,它沿着山路追逐猎物的场景,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这里既有对狩猎活动的描绘,也有对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与和谐的展示。“戏马出龙沙”可能是指在沙地上骑马玩耍的场景,或者在沙漠中马儿奔跑的景象,反映了人与马在广阔自然中的自由与快乐。这二句借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 簪挂丹萸蕊,杯浮紫菊花,
“簪挂丹萸蕊”描述的是古代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灾的习俗,这里的“丹萸蕊”指的是茱萸花,它具有香气和驱邪的作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尊重与喜爱。“杯浮紫菊花”则是描述了人们在宴会上畅饮菊花酒的场景,菊花酒在重阳节期间具有庆祝长寿和祈福的寓意。这二句展现了人们在庆祝节日时的欢乐气氛和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 所愿同微物,年年共辟邪,
“所愿同微物,年年共辟邪”中的“微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细微生命体,这里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小生命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生命平等、和谐共处的渴望。他希望每年都能与自然界的生灵一同庆祝,共同驱邪避灾,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赵彦伯的这首诗以桃花为引线,巧妙地融入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本赵彦昭诗)》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歌《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是由唐代诗人赵彦伯所作,虽然是基于赵彦昭的原作,但仍旧展现了独特的韵味和诗意。诗中通过描述桃花园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九日报仙家, 三秋转岁华**:“九日报仙家”可能指的是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赏菊、登高和祈福的日子。这里的“报仙家”可能意指对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赞叹,呼应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而“三秋转岁华”则描绘了秋季转瞬即逝,岁月更迭的自然现象,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呼鹰下鸟路, 戏马出龙沙**:“呼鹰下鸟路”描绘了一幅猎鹰追逐飞鸟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大自然中的生命活力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戏马出龙沙”则可能是指在辽阔的沙漠中,骏马自由驰骋的画面,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勇敢和自由。
3. **簪挂丹萸蕊, 杯浮紫菊花**:“簪挂丹萸蕊”描述了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茱萸被视为驱邪避凶的象征。这样的细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而“杯浮紫菊花”则可能象征着欢聚一堂、酒杯与紫菊花共同映衬的宴饮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4. **所愿同微物, 年年共辟邪**: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与大自然中的微小生物共同度过一年又一年,共同抵御邪气,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和平、吉祥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活中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