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lǐ qí
赠李颀
xī shì wú gāo jié jué jì yǒu bēi qī |
希世无高节 绝迹有卑栖 |
jūn tú shì rén wén wú gù hé tiān ní |
君徒视人文 吾固和天倪 |
miǎn rán wàn wù shǐ jí yǔ qún wù qí |
缅然万物始 及与群物齐 |
fēn dì yī hòu jì yòng tiān xìn zhòng lí |
分地依后稷 用天信重黎 |
chūn fēng hé yù rén lìng wǒ sī dōng xī |
春风何豫人 令我思东溪 |
cǎo sè yǒu jiā yì huā zhī shāo hán tí |
草色有佳意 花枝稍含荑 |
gèng dài fēng jǐng hǎo yǔ jūn jiè qī qī |
更待风景好 与君借萋萋 |
《赠李颀》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李颀的一首赠诗,全文共有8句,采用的是五言古体诗的形式。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意思是在这个世上找不到极高的节操和完美的品质,因为有那些生活在低处、卑微角落的人们。这里的"高节"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成就,而"卑栖"指的是那些不被人们注意、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
2."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意思是对方(李颀)只关注人世间的文化、艺术等人文事物,而我则更加专注于与自然、天道相和谐,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人文"指的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艺术等,而"天倪"则指天道自然的规律、法则。
3."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这段诗句中"缅然"表示深远、遥不可及,"万物始"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这里通过遥望宇宙起源,引申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及与群物齐"意味着与世间万物平齐,表达了诗人超越个人情感,以宇宙的视角来审视生命与自然。
4."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后稷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象征人物,重黎则是古代神话中的天神。这里用后稷和重黎来象征分别代表人与天的联系。"分地依后稷"指人在地上劳作,遵循农业规律,以后稷为代表;"用天信重黎"则表示天神给予的信义与指导,以重黎为代表。全句表达了一种人类活动与自然法则和谐共生的愿景。
5."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春风带来温暖和生机,让人感受到愉悦和生命的力量,这使诗人想起了家乡的东溪,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与向往。
6."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春天的草色生机勃勃,展现出自然界的美好,花朵含苞待放,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希望。
7."更待风景好,与君借萋萋":最后,诗人表达了期待在更好的风景中与朋友相聚,共享自然之美的心愿。"萋萋"在这里指茂盛的草木,暗示了期待中的美好场景。
《赠李颀》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赠李颀》以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意象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赏与对世俗价值的质疑。这里的“高节”与“卑栖”形成鲜明对比,高节指高尚的品格与精神追求,卑栖则可能是指那些远离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王维通过这句诗暗示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认可,这反映了他对“高处不胜寒”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对世间浮华有所反思。
接下来的“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文与自然、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理解。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道德、伦理等人文要素,而“天倪”则与天道、自然规律相关。通过“徒”与“固”两个词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坚守本真、顺应自然的立场,认为个体的价值应与天地自然相和谐,而非仅仅局限于人文的范畴。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描绘了宇宙万物初始之态,万物与个体之间的和谐共存。这里的“缅然”表示远古、遥远,通过描述万物始创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起源的思考,以及对生命起源的敬畏。而“与群物齐”则暗示了个体在宇宙中应保持谦逊、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态度。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则可能借用了古代的神话或历史故事,后稷是传说中的农耕始祖,重黎则与古代帝王的辅佐者相关。这两句诗或许意在强调个体在社会中应遵循天道、效法先贤,同时也表现了对农业文明、土地与人类生活之间密切关系的重视。
最后,“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通过春风与人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思考。春风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诗人由此引出对东溪的怀念,东溪可能代表了诗人内心渴望回归自然、宁静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思的交织,展现了王维对自然、人文、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诗中的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追求和谐、超然的美学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