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zǔ sān yǒng ( jì zhōu guān shě zuò )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dá rén wú bù kě wàng jǐ ài cāng shēng |
达人无不可 忘己爱苍生 |
qǐ fù shǎo shí shì xián gē zài liǎng yíng |
岂复少十室 弦歌在两楹 |
fú rén rì yǐ guī dàn zuò shì nóng gēng |
浮人日已归 但坐事农耕 |
sāng yú yù xiāng wàng yì lǐ duō jī míng |
桑榆郁相望 邑里多鸡鸣 |
qiū shān yī hé jìng cāng cuì lín hán chéng |
秋山一何净 苍翠临寒城 |
shì shì jiān yǎn wò duì shū bù zān yīng |
视事兼偃卧 对书不簪缨 |
xiāo tiáo rén lì shū niǎo què xià kōng tíng |
萧条人吏疏 鸟雀下空庭 |
bǐ fū xīn suǒ shàng wǎn jié yì píng shēng |
鄙夫心所尚 晚节异平生 |
jiāng cóng hǎi yuè jū shǒu jìng jiě tiān xíng |
将从海岳居 守静解天刑 |
huò kě lèi ān yì máo cí jūn shì yíng |
或可累安邑 茅茨君试营 |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个段落都是对一种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赞美,以及诗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我们来逐段解释:
### 1.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意味着有智慧和洞见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都是为了大众的福祉,他们能够无私地奉献自己,为大众的利益着想。
### 2.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意指这里的居民不多,但文化与教育仍然存在,知识与艺术在房屋的两旁得到传承和传播。
### 3.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这里可能指的是流动的人们已经归来,他们现在专心从事农业劳动,过着安定的农耕生活。
### 4.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描绘了一个繁荣的乡村景象,树丛与房屋相映成趣,鸡鸣声此起彼伏,充满生机。
### 5.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秋季的山峦如此干净而翠绿,与寒冷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 6.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诗人希望治理国家时能兼备忙碌与闲暇,阅读书籍时不需要形式上的官场礼节,追求的是内在的智慧和自由。
### 7.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描绘了一个官舍环境的清静,人与官吏稀少,鸟雀在空旷的庭院中自由飞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8.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诗人认为自己的理想在晚年变得与众不同,或许意味着他找到了更深层次的生活和价值观。
### 9.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希望能够隐居于山水之间,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来理解天地的法则。
### 10.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构建理想社会的渴望,他建议在安定的地区尝试建造简朴的住所,实现理想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维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包括教育、农耕、自然与文化和谐共存,以及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充满了浓厚的隐逸和田园色彩,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后的退隐愿望,以及对自然和淳朴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的开头“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表明了作者对“达者”(道德修养高深之人)的理解和追求。他们能够将个人的私欲放诸脑后,全心全意为民众着想。这体现了王维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接着,诗中提到“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这里的“十室”暗指归隐之后的生活简单而自足,不需要众多的物质财富。而“弦歌在两楹”则体现了作者在闲暇之余仍不忘诗书琴棋,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展示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赞美,认为在忙碌的农耕生活中,人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真正意义。这种对于自然、简单生活和劳动的颂扬,反映了王维对世俗的疏离和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通过描述村庄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同时,鸡鸣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一种晨起劳作的宁静与和谐。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展现出了一幅秋天山林清静、苍翠欲滴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极度喜爱和赞美。这里的“寒城”与之前的“秋山”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从繁华的都市转向宁静的山林,寻求心灵的归宿。
后半部分“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则描绘了作者在官府中采取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他不再追求权贵的装饰和礼节,而是以更为轻松、自由的态度处理政务,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淡泊态度。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通过对官舍空旷、人迹稀少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官场的疏远,以及对宁静、无人打扰生活的向往。
最后,“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理想和追求在晚年有所变化,以及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反思。这不仅展示了他的人格转变,也体现了对生命中不同阶段价值的重新审视。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诗人表达了希望回归自然、隐居山林的愿望,并憧憬着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他前期对官场的向往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综上所述,王维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官舍内外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自然美景、淳朴生活和官场疏离的思考与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