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 zhōu sòng zǔ sān ( yī zuò hé shàng sòng zhào xiān zhōu , yòu zuò qí shàng bié zhào xiān zhōu )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
sòng jūn jǐn chóu chàng fù sòng hé rén guī |
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人归 |
jǐ rì tóng xié shǒu yī zhāo xiān fú yī |
几日同携手 一朝先拂衣 |
dōng shān yǒu máo wū xìng wèi sǎo jīng fēi |
东山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
dāng yì xiè guān qù qǐ lìng xīn shì wéi |
当亦谢官去 岂令心事违 |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这首诗《齐州送祖三》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哀愁。以下是逐句解释:
1.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沉重心情,"尽惆怅"显示了分别的悲伤与不舍,"复送何人归"则暗示了自己孤独或未来的不确定性。
2.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几日同携手"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一朝先拂衣"则描述了友人的离别,用"拂衣"形象地表现了友人决定离开,离开了这段友情的痕迹。
3.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这一句是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想象和祝愿。东山可能是指友人未来可能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茅屋代表简朴的生活,"幸为扫荆扉"表达了希望友人在新生活中,即使环境简朴,也能过得舒适、自在。
4.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这句表明诗人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可能会辞官归隐。"当亦"表示将来的计划或决定,"谢官去"意味着放弃官职,回归自然或追求内心的平静。"岂令心事违"强调了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愿望,无论是为友人的愿望还是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分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齐州送祖三》(亦名《河上送赵仙舟》、《淇上别赵仙舟》)是他诸多送别诗中的一首,不仅表现了深厚的情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为友人祖三(或为赵仙舟)送别时所作。友人的离去引发了诗人的深深感慨,他不仅在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也在思考人生与归隐的课题。
### 诗的结构与情感
- **首句“送君尽惆怅”**: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悲伤之情,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 **“复送何人归”**:这里的“复送”不仅仅是对再次送别的情感延伸,也是对人生中不断离别的感慨,暗示了离别是人生的常态。
-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这两句中“几日”与“一朝”形成对比,突出时间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手足之情虽深,但终有一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希望友人能有一个宁静的归宿,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放弃官职,追寻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里的“违”字,既是对友人可能的不舍,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坚定。
### 总结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维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也通过送别这一常见主题,探讨了人生、友谊与归隐等多重哲学议题。王维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结合,使得这首诗既有情感的共鸣,也有哲理的深度,展现了其作品中融合诗、情、理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