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bié zhě
观别者
jiě bì dēng tiān cháo qù shī ǒu shí zhé |
解薜登天朝 去师偶时哲 |
qǐ wéi shān zhōng rén jiān fù sōng shàng yuè |
岂惟山中人 兼负松上月 |
sù xī tóng yóu zhǐ zhì shēn yún xiá mò |
宿昔同游止 致身云霞末 |
kāi xuān lín yǐng yáng wò shì fēi niǎo méi |
开轩临颍阳 卧视飞鸟没 |
hǎo yī pán shí fàn lǚ duì pù quán kě |
好依盘石饭 屡对瀑泉渴 |
lǐ qí xiǎo xiá yǐn dào shèng níng wài wù |
理齐小狎隐 道胜宁外物 |
shě dì guān chóng gāo zōng xiōng cǐ xuē fà |
舍弟官崇高 宗兄此削发 |
jīng fēi dàn sǎ sǎo chéng xián dāng guò xiē |
荆扉但洒扫 乘闲当过歇 |
《观别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观别者》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全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及送别者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道义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 **解薜**:古代的习俗,离别时解下与对方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以示别离。
- **登天朝**: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离别时心情的沉重与不舍。
- **去师**:离开与自己交好的老师或前辈。
- **偶时哲**:与有智慧、有见识的同道中人相聚,这里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会。
整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解开与朋友相赠的纪念物,踏上前往天朝(这里暗指前往远方)的路途,与有智慧的朋友相聚,在道别时刻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
###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 **山中人**:隐居在山林中的人,比喻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 **松上月**:比喻清高、宁静的品格,如同月光照耀在松树上一般。
这句话表达了,这次别离不仅意味着与山中隐居之人的别离,也意味着与松树般高洁品质的别离。
###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 **宿昔**:过去,昔日。
- **同游止**:一同游玩,一同停留,指与朋友共同度过的时光。
- **致身云霞末**:到达云霞的边际,比喻追求超凡脱俗、超越世俗的生活。
这句话表达了与朋友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追求超越世俗,向往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愿望。
###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 **开轩**:打开窗户。
- **颍阳**:古代的地名,这里借指开阔的自然景色。
- **卧视**:躺着看,这里形容闲适的视角。
- **飞鸟没**:指飞鸟消失在视野中,暗喻时光流逝。
这一段描绘了打开窗户面对颍阳开阔景色的场景,躺着欣赏飞鸟的景象,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宁静。
###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 **盘石**:平坦的石头,比喻稳固可靠。
- **饭**:吃饭,这里指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 **屡对**:多次面对,这里形容瀑布的壮观景象。
- **瀑泉渴**:面对瀑布时的向往之情。
这一句表达了希望在稳固的石头上用餐,多次面对壮观的瀑布,内心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 **理齐**:道理齐备,这里指人生目标明确。
- **小狎隐**:小范围的隐居,表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道胜**:道德高尚,内心充实。
- **宁外物**:不依赖外物,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动。
这一段表达了追求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高尚,认为在追求道义与内心的充实时,无需依赖外界的物质。
###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 **舍弟**:自己的弟弟。
- **官崇高**:担任高官,形容弟弟的成就。
- **宗兄**:家族中的兄长。
- **此削发**:佛教的出家仪式,这里指宗兄选择出家为僧。
这一句描绘了弟弟官位崇高,家族中的兄长选择出家为僧的情景,显示了在不同的生命道路中追求各自精神境界的景象。
###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 **荆扉**:用荆条或竹子制成的门,这里指简朴的住所。
- **但洒扫**:只负责打扫清洁。
- **乘闲**:利用空闲时间。
- **当过歇**:应该来访休息。
这一段表达了对于简朴住所的维护,以及对于朋友来访时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宁静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王维对于友情、自然与道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观别者》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观别者》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与主题**:标题“观别者”似乎指向的是诗人在送别某位朋友或道侣时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领悟。
2. **开头的场景描绘**:“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开篇即以“解薜”(象征解脱束缚)和“登天朝”(象征追求精神的高峰),描绘了道侣们离开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景。这里用“时哲”(当时的智者)隐喻道侣们的智识和选择,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束缚的超越。
3. **自然美景与隐居生活**:“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用“山中人”隐喻隐居者,而“负松上月”则描绘了隐士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月光洒在松枝上,象征着一种清幽、脱俗的生活氛围。诗中反复提及自然景致,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好依盘石饭”等,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 **情感与人生追求**:“屡对瀑泉渴”用“渴”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渴望和追求,隐含着对生活、对真理探索的不懈追求。接着“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观,即内心道德的纯净与道的追求远胜过外在物质的追求。
5. **家庭与宗亲**:最后部分提到了兄弟二人(舍弟和宗兄)的境遇,一位“官崇高”,一位“削发”,表明了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选择的理解和接纳,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层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美景的描绘、内心情感的流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融入了对兄弟情谊、人生选择等丰富的人文关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高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