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ī pú yáng xiōng jì zhòng qián shān xīng ( shān xī qù yì duì wéi mén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
yán rù huáng huā chuān měi zhú qīng xī shuǐ |
言入黄花川 每逐清溪水 |
suí shān jiāng wàn zhuǎn qù tú wú bǎi lǐ |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
shēng xuān luàn shí zhōng sè jìng shēn sōng lǐ |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
yàng yàng fàn líng xìng chéng chéng yìng jiā wěi |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
wǒ xīn sù yǐ xián qīng chuān dàn rú cǐ |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
qǐng liú pán shí shàng chuí diào jiāng yǐ yǐ |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述诗人王维与朋友崔濮阳兄季重在黄花川游玩时所见所感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1.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诗人说,我们走进黄花川,每次跟随清澈的溪水流淌。沿着山势,溪水转了无数次弯,虽然路程看似不长,但确实穿越了许多地方。
### 2.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在这过程中,溪水在乱石间发出喧闹的声音,而在深绿的松树林里显得宁静。水面上轻轻波动着菱角和水草,水面则映照出芦苇的清晰倒影。
### 3.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的心原本就平静闲适,就如同眼前的清溪,平静淡然。
### 4.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允许我们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停留,然后在这里静静地垂钓,直到结束这段旅程。
### 总结: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角,通过对黄花川清溪水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内心的平静追求,体现出诗人王维深邃的哲思和对生活诗意的感悟。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充满了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是王维山水诗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他艺术世界中"物我合一"美学思想的体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艺术赏析:
1. **标题和背景**:诗题中的“山西去亦对维门”可能暗示了这首诗是在王维的居所附近,面对山川美景所作,与友人共赏自然之美的情景。诗中的“崔濮阳兄季重”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以此诗向友人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2. **描绘自然景观**: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花川的自然景观,如“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水随山转的动态美,以及沿山而行、寻幽探胜的过程。随着山势的变换,水道的曲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秘莫测。
3. **色彩与声音的对比**:“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动。乱石中潺潺的流水声,与深松中一片幽静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视觉的静谧,又有听觉的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4. **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融合**:“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描绘了水面的波光与水草倒映的景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水面上的菱荇和芦苇映照着天光云影,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清明。
5. **结尾的哲学思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四句,王维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我心素已闲”表达出自己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清川澹如此”相互呼应,突显了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最后的“垂钓将已矣”既是对自己诗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山水诗中的美学思想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