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zhōng tián yuán zuò
春中田园作
xié yáng zhào xū luò qióng xiàng niú yáng guī |
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
yě lǎo niàn mù tóng yǐ zhàng hòu jīng fēi |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
zhì gòu mài miáo xiù cán mián sāng yè xī |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
tián fū hè chú zhì xiāng jiàn yǔ yī yī |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
jí cǐ xiàn xián yì chàng rán yín shì wēi |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
《春中田园作》古诗词释义:
《春中田园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通过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这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柔和地洒在村庄上,画面温馨而宁静。"墟落"指的是村落,"穷巷"则是指偏僻、狭窄的小巷。牛羊在傍晚时分归来,满载着一天的劳作和自然的馈赠,场景显得和谐而充满生机。
2.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这段描述了村中老人想念放牧的孩子,倚靠着手杖在自家的柴门旁等待,心系着远方的孙子或孙女。这里的"野老"是对村中老人的称呼,"荆扉"则是指用荆条编织的简陋门户。老人的等待,既体现了对亲情的眷恋,也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情感。
3.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这两句描述了春天的田园景象,雉鸡在麦田中鸣叫,麦苗生长茂盛;蚕在桑叶稀疏的桑树上静眠,蚕茧即将成型。这里运用了对比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日农事的繁忙与和谐。
4.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描述了田野间,农民扛着锄头归来,相遇时互相交谈,话语间流露出彼此间的亲近和生活中的喜悦。"田夫"指的是田野的劳动者,"荷锄"指扛着锄头,"相见语依依"则强调了他们见面时的亲切和生活的满足感。
5.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悠闲、自在的羡慕之情。"即此"点明了对眼前情景的欣赏,"羡闲逸"则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怅然"则是一种略带遗憾的情绪,引出对《式微》这首古诗的吟咏,可能在暗示诗人对当下生活与理想生活之间的差距,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田园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和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春中田园作》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春中田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春景图,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恬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生活理想。全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细腻地刻画了春日田园的自然景色和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描绘了一幅夕阳斜照下的乡村画面,落日余晖洒在村落上,为整个场景染上了一层温馨的色调。牛羊缓缓归来,不仅是对夕阳下乡村日常景象的描绘,也体现了乡村生活节奏的平缓与和谐。夕阳、牛羊、墟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宁静又生动的乡村画面。
接着,“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描绘了年迈的村民在等待放牧的孩童归来的情景。这里的“野老”并非孤独或寂寞,而是充满温情与期待,倚靠在柴门旁静静地等待,这份期待和温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诗中“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句,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生机勃勃。雉鸡的啼鸣与麦苗的生长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蚕在桑叶稀少中缓缓吐丝,虽是“蚕眠”,却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最后,“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描绘了田间劳作的人们在归途中的场景。荷锄而归的田夫,彼此间的话语充满了依恋和喜悦,这种简单而真挚的人际交流,不仅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温馨。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则是诗人的感慨和心境的流露。他在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闲逸的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式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也蕴含着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王维的《春中田园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和谐、温馨的田园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闲逸生活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