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à liáng
纳凉
chì rì mǎn tiān dì huǒ yún chéng shān yuè |
赤日满天地 火云成山岳 |
cǎo mù jǐn jiāo juǎn chuān zé jiē jié hé |
草木尽焦卷 川泽皆竭涸 |
qīng wán jué yī zhòng mì shù kǔ yīn báo |
轻纨觉衣重 密树苦阴薄 |
guǎn diàn bù kě jìn chī xì zài sān zhuó |
莞簟不可近 絺绤再三濯 |
sī chū yǔ zhòu wài kuàng rán zài liáo kuò |
思出宇宙外 旷然在寥廓 |
zhǎng fēng wàn lǐ lái jiāng hǎi dàng fán zhuó |
长风万里来 江海荡烦浊 |
què gù shēn wéi huàn shǐ zhī xīn wèi jué |
却顾身为患 始知心未觉 |
hū rù gān lù mén wǎn rán qīng liáng lè |
忽入甘露门 宛然清凉乐 |
《纳凉》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纳凉》是一首描绘了夏日酷暑中,诗人寻求心灵清凉与物理清凉的诗歌。我们可以分段解释:
**首段**:“赤日满天地, 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 川泽皆竭涸”。
这四句描绘了夏天的酷热景象。赤日高悬,烈日的光芒洒满天地,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燃烧起来。火云翻滚,如同山岳一般庞大,象征着极端的炎热。草木因高温而枯萎卷曲,川泽因缺水而干涸,展现了夏季的炎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段**:“轻纨觉衣重, 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 絺绤再三濯”。
接下来四句转而描写寻求物理上的凉爽的尝试。轻薄的纱巾在酷热下反而感觉沉重,繁密的树木虽能提供些许阴凉,但阴凉的密度并不足以使人感到舒爽。莞簟(席子)因热而难以接近,甚至将葛布(絺绤)多次清洗来试图获得凉爽。
**后段**:“思出宇宙外, 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 江海荡烦浊”。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解脱的追求。在热浪中,诗人想象自己超越物质世界,置身于广阔的宇宙中,体验到一种超脱的宁静。他渴望能有长风从万里之外吹来,如同江海中的波浪荡涤心间的尘埃,以带来心灵的清凉。
**结尾**:“却顾身为患, 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 宛然清凉乐”。
最后四句揭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清凉的最终领悟。回顾自己过去的困扰,他意识到真正的清凉并非外物所能带来,而是心灵的觉醒与解放。诗人仿佛踏入了一扇通往清凉之门,体验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寻求物理与心灵清凉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宁静的深邃思考。
《纳凉》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纳凉》诗,展示了诗人面对炎炎夏日,寻求心灵与身体清凉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抒发,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环境描绘**:诗的前半部分,王维用“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阳光炙热,如山岳般的云彩堆积,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炎热。接着,通过“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干旱与严酷,整个世界仿佛被火烤焦,失去了生机。这种环境描写,既直观地展现了夏日的特点,也为后文的内心独白和寻求清凉的情感转折做好了铺垫。
2. **内心独白**:诗的转折点在于“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当人们在热浪中寻求一丝凉意,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衣物反而加重了热感,树木的浓荫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清凉。这种对比,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极端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接下来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进一步说明了寻找清凉的难度,即使是草席和细葛布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凉爽,需要反复清洗以求凉快。这一系列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清凉的渴望。
3. **精神超越**:诗的后半部分,王维表达了寻求心灵与精神上的清凉。“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诗人开始寻求超越现实、超越物质的清凉,想要脱离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状态。通过“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这一描绘,诗人在心灵深处找到了清凉,仿佛有一股清风从万里之外拂来,洗净了内心的烦躁与世俗的尘埃。这种寻求精神清凉的过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
4. **人生反思与心灵解放**:最后两联“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是对整首诗情感与哲理的升华。诗人反思自身,认识到以往的困扰并非外界环境所造成,而是内心的执着与欲望。通过“忽入甘露门”,诗人仿佛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解脱,找到了内心的清凉与快乐。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超越,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解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综上所述,王维的《纳凉》诗不仅描绘了夏日酷热的自然景象,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自我超越的深刻洞察与追求。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富含深邃的哲学思考,是王维艺术成就的又一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