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 kòu xiào shū shuāng xī
问寇校书双溪
shān tóu sōng bǎi lín shān xià quán shēng shāng kè xīn |
山头松柏林 山下泉声伤客心 |
qiān lǐ wàn lǐ chūn cǎo sè huáng hé dōng liú liú bù xī |
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 |
huáng lóng shù shàng yóu xiá ér chóu féng hàn shǐ bù xiāng shí |
黄龙戍上游侠儿 愁逢汉使不相识 |
《问寇校书双溪》古诗词释义:
《问寇校书双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头看到的一幅景象:松柏林覆盖着山顶,山下的泉水潺潺作响。这些自然景象,尤其是泉水声,让远离家乡的旅人(客心)感到伤感。
2.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旅途的遥远和持续不断的自然景色。无论是延伸的千里万里春草,还是黄河东流的不息水流,都象征着旅途的漫长和自然界的永恒。
3.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此句中的“黄龙戍”指代边防驻地,这里的“游侠儿”可能是指边关的勇猛将士或是游历边关的侠客。他们在这边关之地遇到来自内地的汉使(使者),却因地理、环境或时间的隔阂,彼此间无法相认。这里的“愁”表达了他们因不能与家乡或熟悉的内地人物相认的忧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边关的生活场景,反映了旅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感慨。王维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关生活的孤寂与忧愁,同时也蕴含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问寇校书双溪》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问寇校书双溪》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寇校书的关切以及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富有深意,充满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战争残酷现实的反思。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1. **山头松柏林**:诗的开头,作者以山头的松柏林作为背景,松树的坚韧与不屈、柏树的苍翠与挺拔,象征着边塞将士的刚毅和不屈。山头的景物给人一种挺拔、坚毅的感觉,预示着接下来所描述的环境将充满挑战和考验。
2. **山下泉声伤客心**:紧接其后的山下泉水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妙,也隐含着诗人对远离家乡、远离亲友的边塞将士们的深切同情。泉水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似乎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唤起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 **千里万里春草色**:通过跨越千里的春草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边塞广阔的自然景观,同时暗喻了将士们远离家乡,孤独地驻守边疆的情境。春草的生长和生命力,象征着边疆将士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
4. **黄河东流流不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东流不息的形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边塞生活的持续不断。这条伟大的河流,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
5.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关怀与同情。黄龙戍是边塞的代称,游侠儿指的是边疆的勇猛将士。愁逢汉使不相识,意味着即便汉使前来传达家乡的消息,边塞将士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忙碌,可能无法立即辨认出他们的亲人或家乡的使者,体现了边塞生活与外界信息隔绝的残酷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将士们的英勇与悲壮。王维在诗中不仅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深刻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在描绘边塞风光的同时,也深深触及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战争、和平与人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