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uī jiǔ xīng zōng yóu shǔ
送崔九兴宗游蜀
báo fù guī tiān fǔ qīng yáo lài shǐ chén |
薄赋归天府 轻徭赖使臣 |
huān zhān cì bó lǎo ēn jí juǎn xiāo rén |
欢沾赐帛老 恩及卷绡人 |
qù wèn zhū guān sú lái jīng shí fá chūn |
去问珠官俗 来经石砝春 |
dōng nán yù tíng shàng mò shǐ yǒu fēng chén |
东南御亭上 莫使有风尘 |
《送崔九兴宗游蜀》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这首诗《送崔九兴宗游蜀》表达了一位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蜀地(四川)旅行的送别与祝福。我们可以逐句解释如下:
1."薄赋归天府":这句话意思是减轻赋税,让天府(这里指长安或皇帝所在的京城)的百姓生活轻松。这里用“薄赋”表达了对崔九兴宗前往蜀地后,能够为那里的民众减轻负担、带来福泽的期待。
2."轻徭赖使臣":徭役是古代的一种劳役,使臣指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员。这句话表达了希望崔九兴宗能够通过他的官职,减轻当地人民的劳役负担。
3."欢沾赐帛老":这句话里的“赐帛”指的是皇帝赐予的财物,可能指衣料等。这里表达了希望老人在崔九兴宗的游历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欢乐和物质的恩赐。
4."恩及卷绡人":卷绡人可能是指制作或贩卖丝织品的工匠,或者这里是一个隐喻,指全体百姓。这句话表达了希望崔九兴宗的访游能给整个蜀地人民带来恩惠和福利。
5."去问珠官俗":珠官可能是指管理和销售珍珠的人或地方,这里的“问”表达了好奇和探索的意味。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崔九兴宗在前往蜀地的路上,将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与珍珠相关的文化或经济活动。
6."来经石砝春":这句话中的“石砝”可能是指秤砣,暗示了测量、交易或记录等活动。这里可能是对崔九兴宗旅途中的某段经历或在蜀地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隐喻,表达了他对崔九兴宗在蜀地生活、交流、体验当地文化的美好祝愿。
7."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这句话中的“御亭”是皇帝或尊贵人物休憩的亭子,暗示了希望崔九兴宗能够保持清净和尊贵,不受世俗纷扰。同时,也表达了对崔九兴宗在东南方向的旅程中,希望他能保持高洁和远离尘世烦恼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蜀地人民的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经历丰富、受到恩惠的美好祝愿。
《送崔九兴宗游蜀》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送崔九兴宗游蜀》是一首送别诗,它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表达对友人崔九兴宗旅行的祝愿和关切。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1. **开篇点题,政治关怀**:“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这两句体现了对朝廷减轻赋税、徭役的正面评价,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当政者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即将出发的友人旅途平安、顺利的祝愿。
2. **情感的渗透**:“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这里使用“赐帛”和“恩及卷绡人”的描述,体现了王维对友人老者的关怀,以及对普遍百姓的仁慈之心。诗句中的“老”与“恩及”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与尊重,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3. **自然景观的描绘**:“去问珠官俗,来经石砝春”描绘了蜀地的自然风光,通过“珠官”和“石砝春”两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展现出了蜀地的美丽与独特。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蜀地,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行途中的美好祝愿。
4. **最后的祝福与嘱托**:“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将祝福置于诗的结尾,表达了对友人在东南御亭上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免受尘世的困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美好。这是一种对友人旅行的期许,也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王维的《送崔九兴宗游蜀》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它还蕴含了对社会的关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深情祝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