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sūn èr
送孙二
héng chuī zá fán jiā biān fēng juǎn sāi shā |
横吹杂繁笳 边风卷塞沙 |
hái wén tián sī mǎ gèng zhú lǐ qīng chē |
还闻田司马 更逐李轻车 |
pú lèi chéng qín dì shā chē shǔ hàn jiā |
蒲类成秦地 莎车属汉家 |
dāng lìng quǎn róng guó cháo pìn xué kūn xié |
当令犬戎国 朝聘学昆邪 |
《送孙二》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送孙二》是一首送别诗,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对友人孙二远行的深情祝愿,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全与繁荣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诗中各句的意思:
1. **横吹杂繁笳, 边风卷塞沙,** - 开篇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横吹"指的是边塞的音乐,可能代表了士兵们在边疆生活的情景;"繁笳"则可能指的是鼓声,整个场面显得既有气势又充满悲壮。"边风卷塞沙"描绘了边塞的风沙飞扬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艰苦与挑战。
2. **还闻田司马, 更逐李轻车,** - 这两句提到田司马和李轻车。田司马和李轻车可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者这里的借代,指代孙二将前往边疆执行重要任务。"还闻"和"更逐"说明孙二不是初次涉足边疆,而是继承或跟随前辈的足迹。
3. **蒲类成秦地, 莎车属汉家,** -"蒲类"和"莎车"都是古代边疆地区的名字,这里的"蒲类成秦地"和"莎车属汉家"意味着边疆地区曾经被秦国或汉朝所控制,现在仍然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象征国家的疆域和领土的稳固。
4. **当令犬戎国, 朝聘学昆邪** -"犬戎"是中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称呼,这里的"犬戎国"指代边疆少数民族国家。"朝聘"是古代国家间的一种外交礼仪,意味着友好访问。"学昆邪"可能是指学习古代边疆民族的忠诚和勇敢,或者暗示通过孙二的远行,能够增进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边疆的管理与治理。整句表达了对孙二远行成功、增进国家边疆安全与繁荣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历史人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对边疆安全与国家统一的愿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对国家边疆事务的深切关注。
《送孙二》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送孙二》虽然是以送别为主题,但其内容却涉及了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境,展现了王维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边塞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句“横吹杂繁笳,边风卷塞沙”描绘了一幅边塞之景,横笛声与繁笳声交织在一起,这是边疆特有的音乐,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边塞的风沙、寒冷与孤独。同时,边风卷起的塞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环境,也象征了动荡不安的边疆局势。
接下来的“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中,“田司马”和“李轻车”都是古代的历史人物,田司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边疆将领,而“李轻车”则更明确地指向汉朝名将李陵,他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这里“还闻”与“更逐”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和敬仰,也暗示了王维希望孙二能够继承先贤遗志,勇赴边疆,保护国家安宁。
“蒲类成秦地,莎车属汉家”这两句,蒲类和莎车都是古代西域地名,分别为匈奴和乌孙的属地。这两句诗表明王维对边疆的收复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愿景,即希望边疆归于汉朝的管辖之下,恢复安定,这不仅是对现实边疆治理的渴望,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肯定。
最后一句“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中的“犬戎国”指的是古代的犬戎部落,这里的用词可能有些混淆,因为犬戎并非实指某一国家,而是泛指边疆的民族。而“朝聘学昆邪”则是王维对孙二的一种期望,希望他能够像历史上的英雄昆邪一样,不仅勇武,更能够在外交和治理上有所建树,促进边疆与中央的和谐关系,学习古代边疆贵族昆邪的智慧和礼仪,实现边疆的长久和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追忆历史的英雄,表达了对边疆治理与和谐的渴望,以及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期待。王维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融为一体,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