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mèng liù guī xiāng yáng ( yī zuò zhāng zi róng shī )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nán mò qù yōu yōu dōng jiāo bù shǎo liú |
南陌去悠悠 东郊不少留 |
tóng huái shàn zhěn liàn dú niàn yǐ mén chóu |
同怀扇枕恋 独念倚门愁 |
lù rào tiān shān xuě jiā lín hǎi shù qiū |
路绕天山雪 家临海树秋 |
lǔ lián gōng wèi bào qiě mò dǎo cāng zhōu |
鲁连功未报 且莫蹈沧洲 |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这首诗,名为《送孟六归襄阳》,却由张子容所作,可能因为文字间流转的关系,而误被归于王维名下。这首诗以送别友人、孟六归襄阳为背景,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逐句解释如下:
### 南陌去悠悠, 东郊不少留
这句诗表达了送别时的场景和感觉。"南陌"指的是向南的道路上,"悠悠"在这里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无尽思绪和不舍之情。"东郊"则是向东方的郊外,"不少留"则说明了送行者和被送行者一起走出了久留之地,正式踏上离别的旅程,充满了离愁别绪。
### 同怀扇枕恋, 独念倚门愁
"同怀"表达了共同的依恋和不舍。"扇枕"是指古代侍奉长辈的传统动作,这里用以形容对友人的关心与陪伴。"恋"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独念倚门愁"则转为独处时的孤独与忧愁,"倚门"通常指望着友人离去的背影,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 路绕天山雪, 家临海树秋
"路绕天山雪"描绘了友人归途的艰难与壮丽,"天山雪"不仅象征着旅途的艰苦,也寓含着对壮阔自然景观的赞美。"家临海树秋"则描绘了孟六归家后所见到的场景,"海树秋"可能暗示了家的温暖与宁静,同时"秋"也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季节的变换。
### 鲁连功未报, 且莫蹈沧洲
"鲁连"是古代历史人物鲁仲连的简称,此处借指友人孟六,可能暗示着孟六有未完成的功业或抱负。"未报"则表达了对友人未完成之事的遗憾与期待。"且莫蹈沧洲"则是在祝福友人归家后,希望他在家中能找到安宁和满足,暂时放下功名利禄,享受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平静,"沧洲"这里指的是宁静的归隐之地。
整首诗以送别为起点,通过描绘友人归途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送孟六归襄阳》这首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的复杂性。从诗题看,诗人王维在南陌送别好友孟六(一作张子容),孟六即将回到他襄阳的故乡。整首诗透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故乡风土人情的向往与想象。
诗的前两句“南陌去悠悠, 东郊不少留”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离别的场景。南陌代表的是送别的地点,东郊则暗示离别之后的去向。用“悠悠”来形容旅程的遥远与漫长,既体现了送别的哀愁,也蕴含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期待。
接下来的“同怀扇枕恋, 独念倚门愁”,是直接描绘送别双方的情感。这里运用了“扇枕”和“倚门”两个生活细节,形象地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和对即将分别的不舍。“扇枕”说明两人同床共枕的情谊,“倚门”则象征着离别时亲人守望的忧愁。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离别之痛。
“路绕天山雪, 家临海树秋”则转入对孟六归途景象的想象。天山之雪、海边之树,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孤寂的景象,既展示了孟六归途的艰难与挑战,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期待。秋天的海边,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季节的更迭,也预示着孟六即将回归的生活新篇章。
最后,“鲁连功未报, 且莫蹈沧洲”则表达了对友人孟六未来的期待和祝福。鲁连是指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他以英勇的行为而著称。在这里,王维可能是在暗示孟六有着未完成的使命或抱负,鼓励他不要仅仅满足于隐居的生活,而要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事业。这句话充满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王维的《送孟六归襄阳》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友谊、故乡、未来的思考与期待。诗中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祝福,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