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xiāng jī sì ( yī zuò wáng chāng líng shī )
过香积寺(一作王昌龄诗)
yán hè zhuǎn wēi jìng yún lín yǐn fǎ táng |
岩壑转微径 云林隐法堂 |
yǔ rén fēi zòu yuè tiān nǚ guì fén xiāng |
羽人飞奏乐 天女跪焚香 |
zhú wài fēng piān shǔ téng yīn shuǐ gèng liáng |
竹外峰偏曙 藤阴水更凉 |
yù zhī chán zuò jiǔ xíng lù cháng chūn fāng |
欲知禅坐久 行路长春芳 |
《过香积寺(一作王昌龄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王维创作,全诗描绘了一次拜访香积寺的经历,展现了寺庙清幽、庄严的环境以及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 岩石与山谷间曲折蜿蜒的小路引导着人们走向深处,一片云雾缭绕的树林中,隐匿着庄严的法堂。这里的“岩壑”指的是山岩与山谷,“法堂”则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讲经之处。
2.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 羽人,即仙人,他们轻盈地在空中飞舞,奏响悠扬的乐曲;天女,则是天上的仙女,她们虔诚地跪在地上焚香,这种景象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感。
3.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 走出竹林,远处的山峰在黎明的微光中呈现出一片清晰的轮廓,竹子的阴影与蜿蜒的藤蔓为流动的水增添了几分凉意。此句通过竹、山峰、藤蔓和水的描绘,营造出清冷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4.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 这句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引申为:若想了解禅坐修行的长久,只需看看沿途长满的鲜花和常青的草木。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僧侣们长期禅修所获得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描绘了香积寺的环境之美,更传达了禅修对于心灵净化和宁静生活的深刻意义。
《过香积寺(一作王昌龄诗)》古诗词赏析:
这首《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物、宗教氛围和个人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以行旅中的“过”香积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境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超脱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
1. **意境的营造**: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如“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竹外峰偏曙”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香积寺的幽静之中。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暗含了宗教场所的庄严与超脱,营造了一种虚实相生、内外交融的意境。
2. **禅境的描绘**:诗中通过“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等描述,似乎在传达一种超凡脱俗的禅境体验。羽人、天女的出现,以及他们在法堂的奏乐与焚香,展现了修行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宇宙和谐共处的境界。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修行的仪式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超脱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3. **情感的流露**:尽管诗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景物的描绘,但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如“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不仅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最后的“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禅坐时间之长的感慨,以及对修行者精神状态的赞美,暗示了诗人对于长久静坐、心灵净化的深切体悟。
4. **语言的运用**:王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如“欲知禅坐久”一句,用一个“久”字,不仅描述了禅坐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整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总之,这首《过香积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的禅境描绘以及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了王维对自然、宗教与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作品,也是理解王维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