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gǎn huà sì tán xīng shàng rén shān yuàn ( yǔ péi dí tóng zuò )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
bù zhī xiāng jī sì shù lǐ rù yún fēng |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
gǔ mù wú rén jìng shēn shān hé chǔ zhōng |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
quán shēng yàn wēi shí rì sè lěng qīng sōng |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
bó mù kōng tán qū ān chán zhì dú lóng |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这首《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林寺院景象,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巧的构思,传达出一种清幽、宁静而又富有禅意的意境。下面,我将逐句解释其意思:
1.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香积寺的向往之情,强调其位于偏远的山峰之中。诗人描述自己经过数里的蜿蜒山路,才逐渐进入云雾缭绕的山峰,隐含了寻访之不易,同时也预示了即将抵达一处宁静祥和之地。
2.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 继续描绘山林之中的景象,古木参天,幽深的山路没有行人足迹,显示出山中环境的寂静与自然的原始状态。忽然间,远处传来钟声,似乎打破了这寂静,但又未明确指出钟声来自何处,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3.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 诗人用“咽”形容泉水在危石间流淌的细微声音,仿佛泉水在岩石的约束下,声调变得低沉、细弱,营造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同时,“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字,既形容了阳光透过浓密的松林,给青松带来了一丝清冷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4.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这句诗描述的是日暮时分,诗人在山间水边的一处空潭边停留,周围一片寂静。这里的“安禅”指的是在静坐冥想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制毒龙”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意指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冥想,控制和消解内心的欲望与烦恼,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佛教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古诗词赏析: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是唐代诗人王维与友人裴迪共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山中寺院的描绘,展现了深山古寺的静谧与庄严,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禅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开篇即展现了诗人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的向往。通过“不知”二字,表达了诗人初见山峰时的惊喜与好奇,而“数里入云峰”则描绘了山径蜿蜒,渐入云层的壮丽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遥远的氛围。
### 山中景致的描绘
颔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进一步深入山中,以“古木”与“无人径”展现山林的寂静与原始,而“何处钟”则在静中见动,钟声似乎来自山的深处,既神秘又悠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则聚焦于自然景观,通过“咽”和“冷”这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泉水在岩石间流淌的声音与阳光照在青松上显得凉爽的景象,暗示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咽”字来形容水流受阻时的声音,使得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禅意。
### 尾联的情感与主题
尾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以日落时分的空潭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图景。这里的“安禅”指的是在禅定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制毒龙”则用比喻手法,象征着通过禅修达到内心平静,制伏内心的烦恼与杂念。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的禅学思想,也表达了对内心的自我救赎和超越。
### 总体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思想的巧妙融入,展现了王维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林图景,更是一次心灵的探寻之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王维笔下山水的清丽与禅意的深远,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