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ī sōng shān zuò

归嵩山作

作者:王维 
zhōng suì pǒ hǎo dào     wǎn jiā nán shān chuí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xīng lái měi dú wǎng     shèng shì kōng zì zhī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xíng dào shuǐ qióng chù     zuò kàn yún qǐ shí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ǒu rán zhí lín sǒu     tán xiào wú hái qī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归嵩山作》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归嵩山作》描绘了一幅典型的隐逸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道家哲学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下面逐句解释:

1.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这句话意味着王维在中年时开始亲近并深入了解道家的思想和修行。到了晚年,他选择了在靠近南山(嵩山)边缘的地方安家,隐居于自然之中。这里,“道”指的是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2.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这两句描绘了王维在心情兴起时独自前往山中,享受独处与自然之美的情景。他认为这些美好的时刻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愉悦与宁静。

3.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这是全诗中最为人称道的句子。行至溪水尽头,王维停下来坐着,观看云的起落。这里,“水穷处”象征着自然的尽头,也隐喻人生的某一种极限。坐看云起,则是象征着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4.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这句描述了王维偶遇山林中的老人,两人谈笑风生,甚至忘记了归期。这里的“林叟”代表隐居山林的老人,他们可能也是追求隐逸生活的道家信徒。这次邂逅进一步体现了王维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王维在自然中的自由生活状态和与道家哲学的深入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想。

《归嵩山作》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归嵩山作》是一首意境深远、意境高远的五言律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他融入自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心灵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此句反映了诗人中年以后对道家思想的亲近和追求。"中岁"表明他已过了青壮年时期,而"颇好道"则强调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厚兴趣。"晚家南山陲"则暗示了他晚年选择归隐于嵩山的边缘地带,这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迁移,更是心灵上的回归和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

### 次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这里描绘了诗人独自出游的情景,他随兴而动,不拘泥于常规,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胜事"指那些使人心情愉悦、感到满足的事物,而"空自知"则意味着这些美好和快乐是只有他自己能体验到的,隐含了一种孤独而深刻的自我发现和体验。

### 中间两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诗人情感表达最为深沉的一段。"行到水穷处",表面上描述的是自然环境的尽头,实际上隐喻了人生的某种局限和终了,但接着的"坐看云起时"则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坐看云起"暗示了一种随缘、平静的态度,云起云落,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心境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 最后两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最后,诗人偶然遇到一位山林中的老人,与之交谈,乐而忘返。这不仅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邂逅。与林叟的交谈,可能是对道家哲学的探讨,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分享,但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打破了孤独,带来了心灵上的满足和平静,体现了诗人向往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王维的《归嵩山作》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山林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家哲学的深沉思考。这首诗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意境创造能力和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是王维晚年作品中的佳作。

王维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