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 gěi shì shān jū
韦给事山居
gǔ kǒu shū zhōng dòng yú qiáo shāo yù xī |
谷口疏钟动 渔樵稍欲稀 |
yōu rán yuǎn shān mù dú xiàng bái yún guī |
悠然远山暮 独向白云归 |
líng màn ruò nán dìng yáng huā qīng yì fēi |
菱蔓弱难定 杨花轻易飞 |
dōng gāo chūn cǎo sè chóu chàng yǎn chái fēi |
东皋春草色 惆怅掩柴扉 |
《韦给事山居》古诗词释义:
《韦给事山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山居生活景象。下面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1.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 这句话描绘了山谷口传来稀疏的钟声,钟声的响起表明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渔民和樵夫们开始准备回家。这里通过钟声和人的活动暗示了一天的时光已经流逝。
2.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 这两句描述了傍晚时分,远方的山峦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悠远,而一个独自的旅人或隐士正朝着那片云彩的方向归去,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回归自然的状态。
3.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 这里通过菱蔓和杨花的形象,表达了自然界的脆弱与短暂。菱蔓生长不易固定,杨花随风而轻易飘散,寓意生命的易逝和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4.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东面的田野(东皋)上,春草的绿意盎然,让人感到生机勃勃。然而,在如此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孤独,最终关闭了柴扉,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维诗风中常见的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特色。
《韦给事山居》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韦给事山居》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静谧自得的山居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情赞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宁静与动态**:“谷口疏钟动, 渔樵稍欲稀”。诗的开篇便以“疏钟”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古朴的氛围。山谷中偶尔传来的一声钟响,预示着一天的忙碌即将结束,同时也提醒着人们世间的喧嚣和忙碌。随后,“渔樵稍欲稀”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环境的平静与自然,暗示着这里的生活节奏与世俗社会截然不同,充满了闲适和悠然。
2. **山居之景与情感的交融**:“悠然远山暮, 独向白云归”。随着太阳的西沉,远山渐渐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此时的景象既美不胜收,又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山居的主人仿佛与白云融为一体,独自归于自然的怀抱,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亲近与满足,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3. **细节描绘与情感深化**:“菱蔓弱难定, 杨花轻易飞”。这两句诗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菱蔓因弱小而难以稳定,杨花则随风轻易飘飞,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暗含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平静生活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4. **结尾的抒情与反思**:“东皋春草色, 惆怅掩柴扉”。春天的东皋,绿草茵茵,一片生机盎然。然而,在这份生机之中,诗人却深感惆怅,似乎在反思或怀念过去的一些人或事。最终,诗人选择“掩柴扉”,隐退于自然之中,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苦短和世事无常时的豁达与智慧。
综上所述,王维的《韦给事山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山居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