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nán shān
终南山
jì mò yǎn chái fēi cāng máng duì luò huī |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 |
hè cháo sōng shù biàn rén fǎng bì mén xī |
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 |
lǜ zhú hán xīn fěn hóng lián luò gù yī |
绿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 |
dù tóu yān huǒ qǐ chǔ chù cǎi líng guī |
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 |
《终南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终南山》。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自然美景著称,同时融入了深邃的哲理思考。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终南山的一处山脚,面对无尽的苍茫景色,落日的余晖洒在周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氛围。"寂寞掩柴扉"描绘出诗人的孤独感,"苍茫对落晖"则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
2.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描述了山中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宁静。鹤在松树间筑巢,遍地可见,反映出自然环境的丰富与生态的平衡。"人访荜门稀"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山中访客稀少,进一步强化了山林的清静与脱俗。
3.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这两句分别描绘了山中竹林和莲花的季节变换。"绿竹含新粉"描述了新竹生长的清新景象,"红莲落故衣"则反映了莲花季节性凋零的自然规律,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感慨。
4.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最后两句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场景。"渡头烟火起"意味着夜晚来临,村落中的炊烟袅袅升起,"处处采菱归"则是农人们在水边采菱后回家的场景。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终南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哲理思考,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终南山》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终南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终南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也反映了其内心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开头两联:**“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寂寞”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远离尘嚣的状态,而“掩柴扉”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简朴、与世无争的形象。接着“苍茫对落晖”则将视角转向自然,夕阳西下时分,终南山的苍茫景色在诗人眼中尽收眼底,展现出一种深远、宁静的美。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在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依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颔联:**“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鹤巢松树遍”展现了终南山中动物的自由与和谐共存的生态景象,而“人访荜门稀”则与前一句形成对比,突出山中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特点,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3. **颈联:**“绿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这句诗通过生动的色彩对比——绿色与红色,新鲜与旧旧,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绿竹新长的嫩粉和红莲落下的旧衣,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思考。
4. **尾联:**“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渡头的烟火代表了生活的烟火气,与之前展现的宁静形成了对比。而“处处采菱归”的场景则展现出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生动画面,人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满载而归,享受着劳动后的宁静与满足。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生活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终南山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王维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写景技巧,也传达了他对宁静、自然与自由的追求,使得这首诗成为唐诗中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