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 chuān xián jū
辋川闲居
tài yǐ jìn tiān dōu lián shān jiē hǎi yú |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
bái yún huí wàng hé qīng ǎi rù kàn wú |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
fēn yě zhōng fēng biàn yīn qíng zhòng hè shū |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
yù tóu rén chù sù gé shuǐ wèn qiáo fū |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
《辋川闲居》古诗词释义:
《辋川闲居》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悠游于辋川自然美景之中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太乙,这里指终南山,是辋川附近的一座大山。天都,泛指天空中的高峰。首句“太乙近天都”描述了终南山的高耸入云,直逼天空。接下来“连山接海隅”则描绘了山峦连绵不绝,直至海边,展现了终南山及其周围山脉的壮丽景象。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白云回望合,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回望时,周围的白云围绕着山峰,形成一片云海,与山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青霭入看无,则描绘了深入山中时,青色的雾气笼罩着山峦,视线难以穿透,一片朦胧。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分野,古代地理学名词,指的是天体与地面上区域对应的概念。中峰变,意味着在山的中央,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地理特征或自然现象。阴晴众壑殊,指的是山中的各个山谷(壑)因为地势、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天气变化,既有阴云密布,也有晴空万里。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欲投人处宿,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山中寻找有人居住的地方过夜的心愿。隔水问樵夫,描绘了诗人通过跨过小溪,向正在砍柴的山民询问住宿信息的情景。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与当地人的和谐相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辋川闲居》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辋川闲居》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美景并流露出悠闲隐逸心境的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描绘雄伟壮丽的山景**:“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开篇,用“太乙”象征远处的山峰,与“天都”相呼应,给人一种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的感觉。同时,“连山接海隅”则是对山脉绵延不绝、与大海相接的辽阔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雄伟和壮丽。
2. **描写白云与青霭的动态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这两句转向对云雾的细腻描绘。站在山中回望,白云汇聚,形成一片云海,与山色浑然一体。而“青霭入看无”则是对雾气的描述,观其朦胧之态,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与幽深。
3. **中峰与众壑的对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这两句表现了山中的地形复杂,不同方位的山峰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观。中峰之上可能天晴云散,而山下的峡谷可能仍是阴霾笼罩,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多变与丰富。
4. **结尾表露隐居之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想要在山中寻一人家借宿的心愿。通过“隔水问樵夫”这一细节,不仅展现出诗人的隐居情怀,也通过与山中人的互动,暗示了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
综上所述,《辋川闲居》不仅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更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王维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