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 shī
杂诗
xián jū rì qīng jìng xiū zhú zì tán luán |
闲居日清静 修竹自檀栾 |
nèn jié liú yú tuò xīn yè chū jiù lán |
嫩节留馀箨 新业出旧阑 |
xì zhī fēng xiǎng luàn shū yǐng yuè guāng hán |
细枝风响乱 疏影月光寒 |
yuè fǔ cái lóng dí yú jiā fá diào gān |
乐府裁龙笛 渔家伐钓竿 |
hé rú dào mén lǐ qīng cuì fú xiān tán |
何如道门里 青翠拂仙坛 |
《杂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王维创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流露出一种超然脱俗的隐逸情怀。以下是逐句解释:
1. **闲居日清静, 修竹自檀栾** - 在悠闲的日常生活中,感到一片宁静,生长着的修长竹子自有一种高雅的姿态。这里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2. **嫩节留馀箨, 新业出旧阑** - 新长的竹笋上还留有旧日的竹壳(箨),新的竹子从老竹的栏杆中伸展出,寓意新生与成长。这句诗表现了竹子不断生长与更新的自然过程,也象征了生命的延续与更新。
3. **细枝风响乱, 疏影月光寒** - 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显得有些杂乱。月光下的竹影稀疏,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声音和光线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夜晚氛围。
4. **乐府裁龙笛, 渔家伐钓竿** - 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有人在制作龙笛(一种传统乐器),有人在伐木制作钓鱼竿,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5. **何如道门里, 青翠拂仙坛** - 与这样宁静的自然环境相比,道家的修炼之所(道门)里,青翠的竹林轻轻拂过仙坛(神仙所居之地的象征),更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精神超脱的追求,展现了王维诗作中常见的隐逸情怀与自然哲学。
《杂诗》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杂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自然景致,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这首诗通过多个层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首句“闲居日清静”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通过描述诗人日常生活的清净,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详细描绘了竹林的景致:“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这一段描述了竹林的自然生长过程,从“修竹”到“新业”,从“嫩节”到“细枝”,从“疏影”到“月光寒”,既有竹林的静态美,也有动态美,细腻地展现了竹林在不同时间、不同光影下的美丽变化。竹子的“檀栾”、“嫩节”、“细枝”和“疏影”,以及“月光寒”的夜景描绘,都表现出竹子坚韧、高洁、宁静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欣赏和赞美。
随后的“乐府裁龙笛,渔家伐钓竿”,通过两种活动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乐府中的龙笛,与渔家的钓竿,各自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自然与文化的不同面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现实场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厚情感。
最后的“何如道门里,青翠拂仙坛”将视野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仿佛引导读者想象置身于仙界,感受自然界的神圣与宁静。这里的“道门”可能象征着精神的归宿,而“青翠拂仙坛”则是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的描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