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shǐ huáng mù ( shí nián shí wǔ , yī zuò èr shí yī )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xíng xíng xī mò fǎn zhù xiǎn wèn chē gōng |
行行西陌返 驻幰问车公 |
xié gǔ shuāng guān qí yìng mén wǔ chǐ tóng |
挟毂双官骑 应门五尺僮 |
lǎo nián rú sài běi qiáng qǐ lí qiáng dōng |
老年如塞北 强起离墙东 |
wèi bào hú qiū zi lái rén dào xìng méng |
为报壶丘子 来人道姓蒙 |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过始皇墓》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少年王维在十五岁(或二十一岁)时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追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王维通过对秦始皇墓的路过,表达了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行行西陌返, 驻幰问车公** - 王维沿着西边的路返回,停下车来向墓前的守卫询问有关秦始皇的事情。
2. **挟毂双官骑, 应门五尺僮** - 有两位官员在车的两侧陪同,车门旁有五个身高只有一米左右的侍童。这里描绘了秦始皇墓前的守卫景象,显示出墓地的庄重与肃穆。
3. **老年如塞北, 强起离墙东** - “老年”一词可能是指秦始皇去世后的景象,这里用“塞北”来比喻遥远、艰苦的北方,暗示秦始皇的生命和统治如同塞北一样辽远和艰苦。接着说他虽然已故,但当年的辉煌如同东方的太阳,意指他生前的伟大成就。
4. **为报壶丘子, 来人道姓蒙** - “壶丘子”是诗中虚构或历史上的某个人物,王维要传达的信息是,当有人前来告知时,可以告诉对方他姓蒙。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在暗示后人,如果对秦始皇及其历史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按照姓氏“蒙”来寻找答案或联系相关人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王维路过秦始皇墓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反思。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在诗中被间接地提出,王维以一个十五岁(或二十一岁)少年的视角,展现了对于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尽管标题提及为"过始皇墓",但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始皇墓的景象,而是在诗中以对话的形式,反映了王维对于人生、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与背景**:诗题中的"过始皇墓"可能是象征性的,王维在十五岁或二十一岁时写下此诗,当时他可能正在前往或返回西边的路上,路过了一些古迹或名人墓地,引发了对于历史人物的感慨。
2. **首句"行行西陌返"**:简短有力,展现了诗人的行进过程。"行行"二字暗示着诗人的步伐,而"返"字则表明这是一次归途之旅,为后续的事件和思考做了铺垫。
3. **问车公**:诗人直接与"车公"进行对话,这里的"车公"可能代表的是某种象征,既可理解为王维对过往历史人物的一种称谓,也可能是对智慧、真理的象征性代表。通过与"车公"的对话,诗人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探求。
4. **"挟毂双官骑, 应门五尺僮"**: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官宦门庭的场景,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刻画,暗示了权力、地位与责任。"挟毂双官骑"描绘了威严的官员形象,"应门五尺僮"则是对于门童的描绘,一静一动,对比鲜明,暗示了权力与服务的交织。
5. **"老年如塞北, 强起离墙东"**: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老年如塞北"以塞北的严寒和荒凉来比喻时间带来的老去,"强起离墙东"则描绘了一种无奈和坚强的生存状态,暗示了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人们仍需面对生活的挑战和离别的痛苦。
6. **"为报壶丘子, 来人道姓蒙"**:最后两句中"壶丘子"可能是诗人对某位智者或哲学家的敬称,通过向他报告信息,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求和对人生哲学的探索。"来人道姓蒙"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身份、记忆和传承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话和场景的构建,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个体命运的深思。它不仅展现了王维早年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我与社会、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