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yǔ tài zi zhū wáng sān yuè sān rì lóng chí chūn xì yìng zhì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míng jūn mèng dì xiān bǎo mìng shàng qí tiān |
明君梦帝先 宝命上齐天 |
qín hòu tú wén lè zhōu wáng chǐ bo nián |
秦后徒闻乐 周王耻卜年 |
yù jīng yí dà xiàng jīn lù huì qún xiān |
玉京移大像 金箓会群仙 |
chéng lù diào tiān gōng lín kōng chǎng yù yán |
承露调天供 临空敞御筵 |
dòu huí yíng shòu jiǔ shān jìn qǐ lú yān |
斗回迎寿酒 山近起炉烟 |
yuàn fèng wú wéi huà zhāi xīn xué zì rán |
愿奉无为化 斋心学自然 |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用来表达对君王的尊敬和颂扬。该诗通过描绘一系列春日仪式和景象,展现了君王与诸王共聚一堂、祭祀天地、寻求祥和与长寿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明君梦帝先, 宝命上齐天, 秦后徒闻乐, 周王耻卜年**:
- 明君:明德的君主,指君王。
- 梦帝先:君王在梦中先于常人见到神明,象征先知先觉和超凡的能力。
- 宝命:指君王的尊贵命运,神圣的任命。
- 上齐天:指君王地位高远,与天齐平,代表着极高的权威和神圣性。
- 秦后:秦朝之后,暗指历代君主;徒闻乐:徒然地听到音乐,意指并未亲身经历或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韵味。
- 周王:周朝的君主;耻卜年:耻于通过占卜预测寿命,暗示周朝君王已经掌握了长生不老的秘密或方法。
2. **玉京移大像, 金箓会群仙, 承露调天供, 临空敞御筵**:
- 玉京:指天宫或仙界的京城,这里代指君王举行的高规格仪式场所。
- 移大像:移动巨大的佛像或神像,象征仪式的庄重和宗教性。
- 金箓:道教的经书,用于祈福、求仙或请神。
- 会群仙:聚集众多仙人,象征君王的灵验和对神仙界的吸引力。
- 承露调天供:承露供奉天神,通过调和天地间的元素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明的敬仰。
- 临空敞御筵:在天空中铺设豪华的宴席,表明盛宴的规模和气派。
3. **斗回迎寿酒, 山近起炉烟, 愿奉无为化, 斋心学自然**:
- 斗回:北斗星斗柄指向不同的方位,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此处形容时光荏苒。
- 迎寿酒:迎接长生之酒,寓意君王希望得到长寿。
- 山近起炉烟:山近处升起的烟雾,象征着仪式中的香烟袅袅,增添了仪式的神圣氛围。
- 愿奉无为化:愿意顺应自然规律,实现无为而治,体现了君王对于顺应天道、实现政治清明的理想追求。
- 斋心学自然:通过净化心灵,学习自然之道,意味着君王在精神层面上追求与自然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渴望与探索。
整首诗描绘了君王与诸王在春天举行的庄严仪式,通过诗歌的形式颂扬了君王的神圣地位、智慧与德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长寿与和平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君主治国理念的认同。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展示了唐代宫廷文化和帝王风范的宏大格局,以及对历史、哲学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明君梦帝先, 宝命上齐天”,开篇便以历史上的圣君作为借喻,表达了对当今帝王的崇敬与祝愿,同时也通过“宝命上齐天”表达了对帝王权威的神化与崇高地位的肯定。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展现了王维作为宫廷诗人对于王朝稳定与繁荣的期待。
2. **对古代礼制的致敬**:“秦后徒闻乐, 周王耻卜年”,通过对比秦、周两朝,暗含对当下礼仪之盛的赞美。秦朝的奢侈与周朝的谦逊在这里形成了隐喻,强调了通过适当的礼仪来维系政权和伦理的重要性。
3. **自然与神灵的崇拜**:“玉京移大像, 金箓会群仙, 承露调天供, 临空敞御筵”,这部分描绘了宫廷中对神灵的膜拜以及自然元素的运用,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玉京、金箓、御筵等词汇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彰显了宫廷活动中的仪式感和宗教色彩。
4. **帝王的寿酒与仪式**:“斗回迎寿酒, 山近起炉烟”,通过斗回迎酒的细节描绘了帝王长寿的祈愿,而炉烟则象征着祭拜仪式的进行,进一步强化了对帝王权威的颂扬以及对神灵的敬畏。
5. **哲学与治国理念**:“愿奉无为化, 斋心学自然”,最后两句话表达了对治国理念的哲学思考。"无为化"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道家哲学相契合,体现了王维对于理想治国状态的追求,即通过和谐与顺应自然法则来达到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中的丰富元素,如历史回忆、礼仪传统、自然崇拜和哲学思考,而且通过精致的修辞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帝王权威、历史传承、自然崇拜以及理想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