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yuè sān rì qǔ jiāng shì yàn yìng zhì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wàn guó yǎng zōng zhōu yì guān bài miǎn liú |
万国仰宗周 衣冠拜冕旒 |
yù chéng yíng dà kè jīn jié sòng zhū hóu |
玉乘迎大客 金节送诸侯 |
zǔ xí qīng sān shěng qiān wéi xiàng jiǔ zhōu |
祖席倾三省 褰帷向九州 |
yáng huā fēi shàng lù huái sè yīn tōng gōu |
杨花飞上路 槐色荫通沟 |
lái yù jūn tiān lè guī fēn hàn zhǔ yōu |
来预钧天乐 归分汉主忧 |
chén zhāng lèi hé hàn chuí xiàng mǎn zhōng zhōu |
宸章类河汉 垂象满中州 |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三月三日曲江侍宴的情景,体现了唐代的盛况和皇家的气派。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天下各国都仰望宗周(周朝,常被喻为礼制的代表),在场的贵族们以庄严的服饰和头饰(冕旒,即贵族戴的帽饰,象征地位)向皇帝表示敬意。
2.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黄金打造的仪仗迎接重要的宾客(大客),代表的可能是特别尊贵的使者或重要人物;同时,以黄金作为装饰的符节(诸侯的信物)送至各国的代表,象征着对诸侯国的尊重和礼遇。
3.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在祖庙前(祖席)设有盛大的宴席,三省(唐代的三个重要行政机构,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的官员们都来参加。同时,帘幕被拉开,接待来自全国(九州)的宾客。
4.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春日里,杨花随风飘扬,如同飞舞在道路上;槐树的绿色叶子为道路两旁的沟渠提供了阴凉,营造了春天的宁静氛围。
5.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参与者都来此享受天地间和谐美妙的音乐(钧天乐,传说中天上的音乐);宴会后,每个人都会分担国家的忧愁,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共同承担。
6.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皇帝的文采如同银河般璀璨,其形象和恩泽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显示出皇帝文治武功的卓越和影响力。
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唐朝皇帝在曲江举行盛大宴请外宾的场景,体现了唐代的繁荣和皇权的威严。诗中充满了对皇家礼仪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团结和繁荣的祝愿。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这首诗,不仅是对唐代皇家盛典的一次生动描绘,更是对盛世气象的赞颂,展现了唐代政治文化的繁荣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展现国家之盛**:“万国仰宗周, 衣冠拜冕旒”,开篇即以“万国仰宗周”展现出了唐朝作为东亚文化中心的宏大气势,四海之内的国家皆仰望周朝(唐)的辉煌。接着“衣冠拜冕旒”描绘了百官在皇帝面前的隆重朝见仪式,冕旒的细节展现了唐代服饰制度的精细,彰显了皇权的威严。
2. **礼乐之盛**:“玉乘迎大客, 金节送诸侯”描述了迎接宾客的场景,使用“玉乘”与“金节”来象征皇家的高贵与隆重,不仅体现了接待的规格之高,也暗含了文化与礼节的深意。
3. **政治凝聚力**:“祖席倾三省, 褰帷向九州”展现了朝廷的凝聚力。三省代表了唐代政治体制中的中央决策层,倾三省之倾,不仅象征了朝廷的团结,也暗示了对全国政治势力的汇聚。向九州的描述,则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凝聚力的影响范围,表明了唐代对全国的统一治理。
4. **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杨花飞上路, 槐色荫通沟”描绘了自然与人文活动相融合的场景,通过“杨花飞”与“槐色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与随后的庆典活动形成了和谐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衬托了人文活动的庄重。
5. **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来预钧天乐, 归分汉主忧”展现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臣民因君主的恩泽得以参与国家盛典,同时也意味着国家治理中的责任与合作。这种关系体现了唐代政治文化中“君民共治”的理想。
6. **君主的光辉**:“宸章类河汉, 垂象满中州”将皇帝的文采与德行比作璀璨的银河,满天星辉象征着皇帝的光辉照耀全国,不仅体现了对皇帝文治武功的赞美,也寓意着皇帝的政绩如同日月,泽被四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唐代的盛世之景,也深刻表达了对君主的尊崇、对国家统一的颂扬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是唐代诗歌中一篇反映皇朝文化和政治风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