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shí wǔ yè rán dēng jì yǐ pú yàn yìng zhì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
cǎi zhàng lián xiāo hé qióng lóu fú shǔ tōng |
彩仗连宵合 琼楼拂曙通 |
nián guāng sān yuè lǐ gōng diàn bǎi huā zhōng |
年光三月里 宫殿百花中 |
bù shù qín wáng rì shuí jiāng luò shuǐ tóng |
不数秦王日 谁将洛水同 |
jiǔ yán xián luò xù wǔ xiù qiè chūn fēng |
酒筵嫌落絮 舞袖怯春风 |
tiān bǎo wú wéi dé rén huān bù zhàn gōng |
天保无为德 人欢不战功 |
réng lín jiǔ qú yàn gèng dá sì mén cōng |
仍临九衢宴 更达四门聪 |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诗中的“圣制”是指由皇帝亲自制定的制度或政策,反映出此诗是在应皇帝之命而作。以下是对诗的逐句解释:
1.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这里的“彩仗”可能是指装饰有彩灯的行列,“连宵合”意指连续多个夜晚的装饰;“琼楼”指的是用琼玉装饰的楼阁,“拂曙通”则是指在清晨时分,琼楼的装饰将阳光遮挡,显得更加明亮。整句描述的是皇家在十五夜晚进行盛大的灯会和庆祝活动的壮观景象。
2.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诗句继续描绘活动的地点和时间,表明这些庆祝活动发生在三月的皇宫中,宫内百花盛开,增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3.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这里使用了典故,通过对比,赞美这次盛大的庆祝活动远远超过秦始皇时期的盛况,与洛水边的历史盛事相比也毫不逊色。秦王日可能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盛大庆祝,洛水同则可能指洛水边的盛会,这里是夸赞这次活动的规模和重要性。
4.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酒席上即使有落花飘落也不在意,因为这里指的是花瓣被风吹动,舞者轻盈的袖子仿佛在害怕微风的吹拂,但又似乎在享受这美妙的时刻。这一句描绘了宴会的氛围,既浪漫又富于诗情画意。
5.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诗句赞美天子的德行和治国之道,认为天子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赢得胜利,而是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让人们自然地欢欣鼓舞。体现了对王权的尊重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6. **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最后一句提到皇宫门前和道路两旁的宴饮活动,以及皇帝通过这些活动来倾听民众的心声,体现了君民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现了皇帝对于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对统治的自信。九衢指的是九条大道,四门聪则是说皇帝能够从四面八方听到民众的呼声,反映其政治智慧和对民意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家盛大的庆典活动和对王权的颂扬,展现了唐代皇室的威严和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赞美和对君主贤明治国的期待。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是在盛唐时期所创作,展现了一幅盛大的宫廷节日景象。此诗通过描绘华美的宫殿、繁花似锦的环境、华丽的灯饰、丰富多彩的宴席、以及君王的仁政和民众的欢悦,勾勒出了一幅唐代盛世的繁荣图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宫廷气氛**:“彩仗连宵合, 琼楼拂曙通”。开篇即展现了宫廷的辉煌景象。"彩仗"指宫廷中使用的彩旗、彩带等,"连宵合"意为整个夜晚直到清晨,彩旗和彩带都布置得整整齐齐,彰显出节日的隆重。"琼楼"是宫殿的美称,"拂曙通"则是在天刚破晓时,宫门大开,光明照亮整个殿堂,展现出皇家的气势和威严。
2. **时节与景致**:“年光三月里, 宫殿百花中”。将时间设定在三月,春天的百花盛开之际,宫殿内外皆是鲜花烂漫,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3. **对比古今**:“不数秦王日, 谁将洛水同”。通过对比,暗示这次宴会的奢华和规模超出了以往的历史盛况,不仅仅是比肩于秦王的宴会,甚至与洛水之畔的盛景相比也毫不逊色,强调了这次宴会的非凡意义。
4. **生活场景描绘**:“酒筵嫌落絮, 舞袖怯春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酒宴的奢华与舞者的柔美。"酒筵"上细碎的花瓣可能是春风带来的落絮,这些落絮被轻风吹拂,暗示着宴会上的舞者们在舞袖轻摆时,也要小心避免被风带走花瓣,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宴会的热闹与优雅。
5. **君王的德政与民众的欢庆**:“天保无为德, 人欢不战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治国理念的赞颂,强调了君王以德治国,不靠战功,赢得了百姓的欢心。"无为德"即无为而治,推崇以德服人,体现了唐初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6. **全民共享盛宴**:“仍临九衢宴, 更达四门聪”。"九衢"和"四门"是形容街衢众多,意味着宴会不仅仅在宫殿中举行,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街头巷尾,使全民共享盛宴,体现出君王的仁政与民众的喜悦。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盛况,也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文学技巧和对社会理想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