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óu huà gǎn sì

游化感寺

作者:王维 
yī gōng qī tài bái     gāo dǐng chū fēng yān
一公栖太白   高顶出风烟
fàn liú zhū hè biàn     huā yǔ yī fēng piān
梵流诸壑遍   花雨一峰偏
jì wèi wú xīn yǐn     míng yīn lì jiào chuán
迹为无心隐   名因立教传
niǎo lái yuǎn yǔ fǎ     kè qù gèng ān chán
鸟来远语法   客去更安禅
zhòu shè sōng lù jǐn     mù tóu lán rě biān
昼涉松路尽   暮投兰若边
dòng fáng yǐn shēn zhú     qīng yè wén yáo quán
洞房隐深竹   清夜闻遥泉
xiàng shì yún xiá lǐ     jīn chéng zhěn xí qián
向是云霞里   今成枕席前
qǐ wéi zàn liú sù     fú shì jiāng qióng nián
岂唯暂留宿   服事将穷年

《游化感寺》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游化感寺》是一首描绘其游历化感寺的经历与感受的诗作。下面逐段解释: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 诗的开头描述了一位高僧(一公)隐居在遥远的太白山上,高耸的山峰之上,仿佛与云烟相连,隐匿在自然的幽静之中。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梵流”是佛教徒修行时的一种思想和行动的流动。“诸壑遍”和“一峰偏”描述的是化感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众壑皆有佛的教义流淌,而特指的“一峰偏”可能是化感寺所在的山峰,表现了这里的佛光普照,甚至达到了偏峰的独特之处。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这句诗体现了高僧的生活态度和其修行的精髓。通过“无心”的隐居生活,他追求心灵的平静与纯真,而“立教传”则是他的名望,源于他所传播的佛法教义。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描述了化感寺周围和谐自然的场景。鸟儿在远方带来佛法的智慧,而当访客离开后,寺院里更显得禅定的宁静,体现了一种与世隔绝、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昼涉松路尽”描述了作者在白天在松林小径中漫步,最终到达目的地。而“暮投兰若边”则是到达化感寺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的安逸和宁静。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描述了化感寺的内部环境,以“洞房”比喻寺庙的隐秘与庄严,周围的竹林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夜晚,远处泉水的流水声,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生命与活力。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通过“向是云霞里”与“今成枕席前”的对比,表达了过去与现在的转变。过去的高僧隐居在云雾缭绕的山中,而今的作者已经亲身体验了这里的生活,将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化感寺及佛教修行的深入兴趣和承诺。不仅仅是为了暂时的住宿,而是愿意长期服事于佛法,直至生命的尽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化感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庄严,以及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游化感寺》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游化感寺》是一首描绘游历化感寺所见所感的诗歌,融合了自然美景、佛教信仰与作者的内心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开篇即以化感寺的高耸背景、位于太白山的高处、与周围烟云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一“公”指的可能是寺中的僧侣,他们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僧侣们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2.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这两句描述了化感寺周边的自然景观。梵流象征着清静、庄严的佛教气氛,遍指在各种山谷中都能感受到这一氛围。而花雨一峰偏则强调了化感寺周围的某一特定山峰上,花瓣随风飘落,如同天降甘霖,美丽而又神秘。这两句描绘了化感寺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表现了佛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3.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这一联揭示了僧侣修行的目的与化感寺的使命。无心之迹,指的是僧侣们不求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的修行生活。立教传名,则是化感寺作为佛教传播中心的重要地位。这反映了佛教在追求精神净化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这两句描述了化感寺内和谐的氛围,无论是飞鸟前来学习佛法,还是访客离去后禅坐的僧侣,都体现了化感寺不仅是佛教修行的场所,也是传播智慧与宁静的地方。

5.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诗句描绘了作者在化感寺的游历过程。从白天行走松林小道,到傍晚时分在寺庙旁投宿,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游走的独特体验。

6.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这些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化感寺内部的环境。洞房隐藏在密竹之中,清静的夜晚,远处传来潺潺的泉水声。回想起来,仿佛这些情景都存在于云霞之中,而现在,这些美好记忆成了枕边的回忆。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化感寺环境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7.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结尾两句表明了作者不仅在化感寺过夜,而是希望在这里长期修行和学习。这表达了对化感寺深厚文化底蕴和佛教修行精神的敬仰,以及对深入探索佛教智慧的渴望。

综上所述,王维的《游化感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化感寺的自然美景、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一次对人生和信仰的深刻反思。

王维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