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ó jiǔ yǔ péi dí
酌酒与裴迪
táo yuán yí xiàng jué fēng chén liǔ shì nán tóu fǎng yǐn lún |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
dào mén bù gǎn tí fán niǎo kàn zhú hé xū wèn zhǔ rén |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
chéng shàng qīng shān rú wū lǐ dōng jiā liú shuǐ rù xī lín |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
bì hù zhe shū duō suì yuè zhǒng sōng jiē lǎo zuò lóng lín |
闭户着书多岁月 种松皆老作龙鳞 |
《酌酒与裴迪》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酌酒与裴迪》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隐居生活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裴迪的深厚友谊。下面逐段解释诗词各句的含义:
1.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 **桃源一向绝风尘**:这里借用“桃源”的典故,比喻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与世隔绝,不染尘俗。表达了对远离尘嚣、清静生活的向往。
- **柳市南头访隐沦**:描述了在柳市(可能指柳树围绕的市场)的南端寻访隐居者的情景。这里用“柳市”作为隐居之地的象征,暗示了作者对简单、自然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2.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 **到门不敢题凡鸟**:这一句用典,引用了“黄莺乱飞,遇人多题凡鸟”之事(黄莺又称“小鸟”),以“不敢题凡鸟”表达拜访者对主人的尊重和谦虚。同时也暗示了主客之间的和谐关系。
- **看竹何须问主人**:意思是参观竹林,不必询问主人的许可,形象地表达了主人的慷慨和对客人的信任。这里也隐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3.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 **城上青山如屋里**:描绘了一幅山色入画的景象,山如同被收进了屋内,形象地展示了环境的宁静和优美,暗示了生活的安逸和舒适。
- **东家流水入西邻**:描绘了水流穿过不同区域的情景,象征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连接,同时也寓含了人际之间和睦共处的寓意。
4. **闭户着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 **闭户着书多岁月**:描述了作者闭门读书、潜心写作的场景,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这里的“多岁月”既指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充实与长久的感慨。
- **种松皆老作龙鳞**:描述了种植的松树已经老去,树皮上长满了类似龙鳞的纹理。这不仅是对自然生长的描绘,也象征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持久。同时,龙鳞的意象也增添了神秘和吉祥的色彩,隐含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精神世界的珍视。
《酌酒与裴迪》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酌酒与裴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的认同。全诗以桃源和柳市的对比起笔,引出对隐居之地的探访,通过一系列景物的描写,构建出一幅静谧、和谐的隐居生活画卷。
**桃源一向绝风尘**:以“桃源”象征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纷扰,隐喻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状态。
**柳市南头访隐沦**:通过“柳市”与“桃源”的对比,强调了从繁华尘世到隐居之所的过渡,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向往与追寻。
**到门不敢题凡鸟**:用典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凡鸟”来象征世俗的功名利禄,表达对尘世诱惑的不屑,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高于物质欲望的价值取向。
**看竹何须问主人**:通过看竹的细节,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生活态度,即使在别人的地盘,也能享受自然的美好,不必担心打扰了主人,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城上青山如屋里**:以“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宁静,与“城”相对,突出了自然与人为世界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东家流水入西邻**:通过流水象征着生活的自然流动,强调了生活应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处。
**闭户着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专注,通过写作和种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珍惜和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同时暗示了诗人通过心灵与自然的深度连接,获得了精神的成长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不仅展现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