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 bǎi shé niǎo
听百舌鸟
jī yǔ kōng lín yān huǒ chí zhēng lí chuī shǔ xiǎng dōng zāi |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灾 |
mò mò shuǐ tián fēi bái lù yīn yīn xià mù zhuàn huáng lí |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
shān zhōng xí jìng guān cháo jǐn sōng xià qīng zhāi zhé lù kuí |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
yě lǎo yǔ rén zhēng xí bà hǎi ōu hé shì gèng xiāng yí |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
《听百舌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听百舌鸟》,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林生活画卷。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积雨空林烟火迟**:雨后的空寂森林中,袅袅升起的炊烟显得有些迟缓。这里运用了“积雨”、“空林”、“烟火迟”这三个词组,描绘了一个雨后静谧的林间场景,烟雾的缓缓上升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宁静。
2. **蒸藜炊黍饷东灾**:炊烟中,正在蒸藜米饭、煮黄米粥,准备送往田间劳作的人。这句描述了乡村生活中的劳作场景,炊烟和食物的准备象征着农耕生活的朴素与忙碌。
3. **漠漠水田飞白鹭**:在广阔的水田上,一群白鹭在悠闲地飞翔。通过“漠漠”形容水田的广阔,再配上飞翔的白鹭,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4. **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浓密的夏日树荫中,黄鹂鸟在欢快地歌唱。这里的“阴阴”描绘了夏木的浓密,黄鹂的鸣叫声增添了夏日森林的生机与活力。
5. **山中习静观朝槿**:在山中修行,静观朝露凝成的红槿花。这一句通过“习静”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之态,观朝槿花的红润又象征着时间的短暂与美好。
6. **松下清斋折露葵**:在松树下清修斋戒,采摘露葵作为食物。这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7. **野老与人争席罢**:村中的老者已经不再与人争执,不再担忧。这句运用了“争席”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向往的和谐、宁静的乡村社会风气,人们彼此之间不再有争执与矛盾。
8. **海鸥何事更相疑**:海鸥为什么还要怀疑和打扰我?这是诗人以海鸥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对打扰这种平静生活的外来因素感到不解和疑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维所向往的田园生活景象,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听百舌鸟》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这首《听百舌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静美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也反映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雨后宁静的乡村景象**:“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灾。”首句“积雨空林烟火迟”描绘了雨水积聚在空旷的林间,使得炊烟缓缓升起,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气息。蒸藜炊黍则指准备食物的过程,展现了一种简单而实在的生活状态。这些场景构成了乡村生活的背景,为后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展示做好铺垫。
2. **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里通过“漠漠水田”、“白鹭”、“阴阴夏木”和“黄鹂”等元素,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白鹭在辽阔的水田上自由飞翔,黄鹂在浓密的夏木中婉转歌唱,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高度敏感。
3. **诗人的个人生活与哲学思考**:“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选择了山中静居,每日观察朝槿的生长与衰败,以及在松下清斋时采摘露葵的清贫生活,展现了他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这样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4. **结语表达的哲学意味**:“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是诗的结尾,运用了“争席”的典故,表示诗人已经达到了与世无争的境界,就像野老一样与人和善相处。同时,借用“海鸥相疑”的隐喻,表达诗人对世俗误解的超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名利的心态。
总之,王维的《听百舌鸟》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和谐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的哲学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