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 gāo tái sòng lí shí yí
临高台送黎拾遗
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
chūn cǎo míng nián lǜ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临高台送黎拾遗》古诗词释义:
王维的这首《临高台送黎拾遗》是一首送别诗,虽然标题和内容都有提及“临高台”,但文中并未具体描写高台的景象,而是通过送别时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黎拾遗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归期的关切。
### 首句:“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和友人黎拾遗在山中送别后的情景。他们站在山中,完成了离别的仪式,随着日暮的降临,两人各自回家。这里的“掩柴扉”不仅描绘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回到住所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与寂静,留下了深深的思念。
### 次句:“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这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春草”这一意象,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诗人设想“明年春天绿草又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然而,最后的问句“王孙归不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深深关切和期待,表现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与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深切期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临高台送黎拾遗》古诗词赏析:
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是一首充满离别哀愁与期待未来的送别诗。这首诗采用了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黎拾遗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离别后重逢的憧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山中相送罢”**:这一句简洁明了地描绘了送别场景,读者仿佛能看到作者与友人黎拾遗在山中行走,直到最后一次分别的场景。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
2. **次句“日暮掩柴扉”**:日暮时分,诗人返回家中,关上了门扉。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还暗示了离别后生活的孤独与寂静。柴扉的关闭,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3. **三、四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两句诗用自然景象“春草绿”预示着时间的循环与希望的再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黎拾遗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这里的“王孙”常被引申为出外的贵人,这里用来指代黎拾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之期的热切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王维巧妙地运用了景物象征与时间循环的观念,使得离别不仅成为了别离,还成为了对重逢的期待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哀愁又充满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