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ng gàn qū sì shǒu ( yī zuò jiāng nán qū )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shèng xián jiāng lì yù shàng shàn zhù qíng shēn |
圣贤将立喻 上善贮情深 |
jié bái yī quán dé chéng qīng yǒu piàn xīn |
洁白依全德 澄清有片心 |
jiāo fú zhī bù náo làn zhuó gù nán qīn |
浇浮知不挠 滥浊固难侵 |
fāng cùn xuán gāo jiàn shēng yá jù lù chén |
方寸悬高鉴 生涯讵陆沉 |
duì quán néng zì jiè rú jìng jìng xiāng lín |
对泉能自诫 如镜静相临 |
lián shèn chuán jiā zhèng liú fāng hé gǔ jīn |
廉慎传家政 流芳合古今 |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古诗词释义:
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是一组深具哲理意味的诗作,共有四首,这里选取的是第四首。全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清白廉洁、诚信守正等价值的赞颂与追求。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 这四句诗,通过类比圣贤的言行,指出上善(高尚的品德)的建立需要深厚的情感基础。洁白和澄清则分别比喻高尚品德的纯净与透明,依靠的不仅是个人的全面道德修养(全德),也有着一颗寻求纯净心灵(片心)的决心。
2.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 **浇浮知不挠**:意为面对虚浮、功利的诱惑,内心坚守不屈,不为所动。
- **滥浊固难侵**:固执的污浊难以侵蚀干净的灵魂。这里进一步强调高尚品德的坚固,不受世俗恶习的侵扰。
- **方寸悬高鉴**:内心保持清明,如同高悬的镜子,映照出真实而纯净的自我。
- **生涯讵陆沉**:尽管生活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内心坚守的道德原则使生命不至于沉沦。在这里,“陆沉”比喻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
3.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 **对泉能自诫**:面对清澈的泉水,内心可以得到自我警醒和反思,如同在清澈的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便于发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
- **如镜静相临**:用镜子的映照比喻内心面对现实时的自我审视,静心观察自己在行为和道德上的表现,以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透明。
4.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 **廉慎传家政**:廉洁谨慎不仅是个体的品德要求,也是传承给后人的重要家风,对家族的兴衰有着深远的影响。
- **流芳合古今**:这样高尚的品德和家庭传统,将在历史上留下美好的名声,无论古今,都将被人们所称颂和学习。
综上所述,崔颢在这首诗中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廉洁守正、自我反省等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强烈追求,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意义。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古诗词赏析:
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虽是被划分为四首,但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诗人对道德品质、人格操守的深刻探讨和理想化的追求。这首诗以“圣贤”为开篇,点明了诗人所向往的道德境界,即像圣贤那样,以最高的智慧和道德原则来引导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内心赋予深刻的内涵。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这里,诗人运用了“洁白”和“澄清”这两个词汇,旨在强调个人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他相信,通过坚守道德原则,个体能够保持内心的纯洁,如同水的清澈,不受外界污浊的影响。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这一句进一步说明了高尚品格的力量。面对浮躁的世风和污浊的诱惑,真正的高尚者不会轻易动摇,他们坚守自我,如同植物在浊流中仍能保持根的稳定,不受环境影响。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诗人借用“方寸”(内心)与“高鉴”(高洁的道德准则)的关系,比喻内心的高洁如同明镜,能够照见自己的行为与道德,避免沉沦于世俗的泥淖中。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通过“对泉”与“如镜”的比喻,诗人强调了自我反省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如同对着清泉自省,或是镜子自我审视,人们应当时刻警醒,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纯洁。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道德理想。他希望将廉洁、谨慎的家风传承下去,不仅在自己的时代发光,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崔颢的《长干曲四首》在表达上雅致深沉,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和对人格独立、内心纯净的追求,展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