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òng wǔ shū rù jīng jiān jì qí wú sān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luó shēng shū zhòng sè dú wèi biǎo huá zī |
罗生殊众色 独为表华滋 |
suī zá huì lán chù wú zhēng táo lǐ shí |
虽杂蕙兰处 无争桃李时 |
tóng rén qū fǔ xiá luò rì hòu tíng qī |
同人趋府暇 落日后庭期 |
mì yè sàn hóng diǎn líng tiáo jīng zǐ ruí |
密叶散红点 灵条惊紫蕤 |
fāng fēi kàn bù yàn cǎi zhāi yuàn lái zī |
芳菲看不厌 采摘愿来兹 |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表达了对五叔(可能指的是他的某个兄弟或叔父)入京赴任的惜别之情,并且在诗中寄托了对朋友綦毋三的怀念。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1. 罗生殊众色, 独为表华滋,
"罗生"可能指的是某种带有美丽花纹的植物或衣物,"殊众色"则表示它与众不同的美丽色彩。"独为表华滋",这里可能用的是比喻,意味着它以独特的美丽突出于其他事物之上,展现出繁茂的生命力。这一句表达了对五叔不同寻常的才华和高尚品质的赞颂。
### 2. 虽杂蕙兰处, 无争桃李时,
这两句对比了五叔与蕙兰(一种芳香的花卉)、桃李(春天开花的树木)的共处环境。"虽杂"意味着五叔与蕙兰共同生活或工作,"无争"则表示五叔没有与桃花、李花争艳的念头,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的美丽。这里通过比喻,赞美了五叔谦逊、不争名利的品格。
### 3. 同人趋府暇, 落日后庭期,
"同人趋府暇"可能指众多同僚在府中空闲之时相聚。"落日后庭期"则是约定在落日后在府中相聚。这两句描述了五叔入京后与同僚之间的相聚情景,强调了在繁忙工作之余的友情聚会,表达了对这种友情的珍视。
### 4. 密叶散红点, 灵条惊紫蕤,
"密叶散红点"可能是指在茂密的叶子间,有红色的花朵或果实散落,也可能是比喻五叔在官场上的影响力,虽低调但能带来生机。"灵条惊紫蕤"则可能指的是五叔的品格或成就在官场中令人赞叹,紫色的花或穗代表了高雅与高贵。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了五叔在官场上的影响力和高尚的品格。
### 5. 芳菲看不厌, 采摘愿来兹,
"芳菲"在此可能象征着五叔的才华和美德。"看不厌"表达了对五叔品质的无限欣赏和敬佩,"采摘愿来兹"则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有机会再次与五叔相聚,共赏其才华和美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五叔深厚的情感和对与之相交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五叔才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入京赴任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朋友綦毋三的怀念。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古诗词赏析:
李颀的这首《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颂扬和赞美的佳作,通过对五叔的外貌、性格特点和才能的描绘,以及对将来的期许,表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敬之情。
首先,标题中的“奉送”与“兼寄”二字,已透露出全诗的主旨与层次。送别与寄语交织,既有对五叔入京的依依不舍,又有对綦毋三的深情厚意。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温暖而哀愁的氛围。
### 对五叔的描绘
诗中对五叔的描述运用了“罗生殊众色,独为表华滋”一句,用“罗生”(花)来比喻,描绘了五叔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的形象。接着,通过“虽杂蕙兰处,无争桃李时”进一步强化了五叔的独特和高洁品质,他不与周围的蕙兰(蕙兰花,比喻才华出众之人)和桃李(桃李花,比喻普通的人)争艳,却自有一份独特的气质。
### 对未来的期许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这一句,表达了五叔作为同人中的一份子,将要面对繁忙的官府生活,但诗中对“落日后庭期”的描绘,隐含了对五叔忙碌之余还能享受闲暇时光、与同人相聚的美好期许。
### 结尾的深情
“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这一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五叔的才华与魅力,密叶散红点象征着五叔如繁花似锦,灵条惊紫蕤则意味着其才能独特而引人注目。最后,“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表达了对五叔才能和品质的赞美与渴望,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欣赏其才华,并愿意亲自前来一探究竟。
###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寄语,不仅展现了对五叔的赞美与期许,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比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和艺术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