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zhēn guān
奉真观
cāng làng lín gǔ dào dào shàng ruò chéng chén |
沧浪临古道 道上若成尘 |
zì yǒu cāng làng xiá shuí wèi wú shì rén |
自有沧浪峡 谁为无事人 |
《奉真观》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隐居生活的古诗。下面逐段解释:
1."沧浪临古道,道上若成尘":沧浪,指的可能是一个山泉或江河的名字,古人常以此形容清幽的水景。这里描述了一个古老的道路临靠着这样的水景,然而道路的表面却覆盖了一层灰尘,暗示着此地少有人烟。
2."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人":此处"峡"可能指的是峡谷,这句话则是在表达,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峡谷的存在,却很少有闲适的人前来探访或居住。这个“无事人”可能指的是没有世俗杂事缠身、追求清静生活的人。
整首诗通过描写古老道路上的尘土和被忽略的自然景观,以及峡谷中很少见到的闲适之人,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诗人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平淡、清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奉真观》古诗词赏析:
储光羲的《奉真观》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道家生活哲学的诗作。该诗以"奉真观"为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道家修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沧浪临古道,道上若成尘”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自然景象。沧浪(即长江)与古道相对,显示出一种历史的延续和自然的力量。"道上若成尘"则暗示了交通的频繁与时间的流逝,尘土的积累代表了世间的繁忙和变化。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隐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自然永恒不变。
### 中句:“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人”
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无为而治思想的探索。"沧浪峡"既是地理景观的描绘,也是内心深处对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的象征。"谁为无事人"则是对追求物质和名利之人的一种反问,强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重要。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一种更为深刻和内在的宁静。
### 结句:“奉真观”与整体主题
“奉真观”作为标题,不仅是对观名的直接引用,更深层地体现了全诗的主题——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提出哲学思考,诗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体现了道家文化的精髓。
### 总体评价
储光羲的《奉真观》是一首富含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即在纷扰的世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现代生活中的忙碌与喧嚣,鼓励人们追求一种更加和谐、宁静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