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róng shàng rén lán rě
过融上人兰若
bù jué chū qiū yè jiàn zhǎng qīng fēng xí xí zhòng qī liáng |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
yán yán shǔ tuì máo zhāi jìng jiē xià cóng shā yǒu lù guāng |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
《过融上人兰若》古诗词释义:
《过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拜访一位名叫融上人的和尚,并在其寺庙(兰若)中度过夜晚的情景。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不经意间感受到初秋夜晚的延长,清风轻拂带来一种清冷的氛围。这里的“不觉”暗示了诗人沉浸于某种情感或环境之中,以至于没有察觉时间的流逝。整句暗示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2.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这句诗叙述了夏季的炎热逐渐消退,寺庙(茅斋)内变得安静起来。台阶下生长着的草丛(丛莎)上,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这里通过描述自然界的转变,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同时也为寺庙营造了一种幽静、清新的环境氛围。整体上,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夜晚景象,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过融上人兰若》古诗词赏析:
孟浩然的这首《过融上人兰若》描绘了一幅深秋初至的静谧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微妙波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解释**:“过融上人兰若”意为作者拜访了一位名为融上人的僧人住处。"兰若"在古代指僧人居住的寺庙或修行的场所,这里的"兰"不仅指"兰",也暗含了清高、高雅的意味。
2. **首句“不觉初秋夜渐长”**,以“不觉”二字开头,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不自觉的感受,强调了夜的漫长。初秋之夜,气温开始转凉,夜色渐渐深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寞和时光流转的无奈感。
3. **“清风习习重凄凉”**,这里的“凄凉”并非单纯的负面情绪,而是一种因自然变化引发的深沉思考和感慨。清风拂面,既带来了凉意,也伴随着凉意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感伤的氛围。
4. **“炎炎暑退茅斋静”**,暑热的消退使得茅屋变得更加宁静。炎夏的结束,意味着可以迎来更加清新的季节,同时也伴随着对过去炽热时光的回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阶下丛莎有露光”**,这一句通过对露珠在草丛中闪耀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清新。露珠的闪烁,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象征着自然界生命力的复苏,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和宁静的愉悦。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初秋之夜的宁静与清新,更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全诗情感丰富,语言朴素而意蕴深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