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zhōu gē
荆州歌
zhōng shān rú zi qiè tè yǐ sè jiàn zhēn |
中山孺子妾 特以色见珍 |
suī rán bù rú yán nián mèi yì shì dāng shí jué shì rén |
虽然不如延年妹 亦是当时绝世人 |
táo lǐ chū shēn jǐng huā yàn jīng shàng chūn |
桃李出深井 花艳惊上春 |
yī guì fù yī jiàn guān tiān qǐ yóu shēn |
一贵复一贱 关天岂由身 |
fú róng lǎo qiū shuāng tuán shàn xiū wǎng chén |
芙蓉老秋霜 团扇羞网尘 |
qī jī kūn fā rù chōng shì wàn gǔ gòng bēi xīn |
戚姬髡发入舂市 万古共悲辛 |
《荆州歌》古诗词释义:
### 李白的《荆州歌》逐段解释
#### 第一段: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这段诗首先提到“中山孺子妾”,这里可能指的是生活在中山地区的年轻女子。她之所以受到珍视,是因为她的美貌。在古代,女性的外貌是评价她们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色”意味着她的外貌和容貌。
#### 第二段: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在这段中,诗人将“中山孺子妾”的美貌与“延年妹”的美貌进行比较。这里提到的“延年妹”似乎是指历史上或传说中的一个美丽女性。虽然“中山孺子妾”与“延年妹”相比可能稍逊一筹,但她在当时也已经是出类拔萃,无人能及的美人了。
#### 第三段: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中山孺子妾”的美貌比作从深井中生长出的桃李花,不仅指出她的美丽如同花儿般动人,而且强调了她出现的突然性和惊喜感。这里的“惊上春”或许是指她的美丽给人以春天般的愉悦和惊喜。
#### 第四段: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这一段探讨了美人的命运。这里的“一贵复一贱”可能是指美人由贵变贱,或者是说美貌虽为个人所拥有,但其命运的变化却不由个人所能控制,甚至可能受到外界的不公正对待。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命运无常、美人在世间命运多舛的感慨。
#### 第五段: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老秋霜”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中山孺子妾”比作秋天霜降中的芙蓉花,象征着她由盛转衰的境遇。而“团扇羞网尘”则可能是在说,如同夏日的团扇在秋天被遗忘、蒙上灰尘一样,美女也终将被时光遗忘,其命运由盛转衰。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美的消逝和时光的无情。
#### 第六段: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最后这一段引用了历史故事,提到汉代的戚姬,因为被刘邦贬为贱人,被迫剃发出家,最后被发配到舂市(舂米的市场)。通过这个故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上众多美丽女性命运悲惨的同情和感慨,认为她们的不幸是千古共有的悲哀。这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和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和同情。
《荆州歌》古诗词赏析:
李白的《荆州歌》是一首深沉而又蕴含哲理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命运无常的感慨。这首诗结构巧妙,语言凝练,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的对比和描述,探讨了美、贵与贱、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地位在历史变迁中的起伏。
### 诗的结构与主题:
- **开头部分**(中山孺子妾):以“中山孺子妾”的故事开篇,这个角色因为美貌而被珍视,但文中没有详细描述她最终的命运,为后文的对比和引申埋下了伏笔。
- **中间部分**(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通过“桃李出深井”的隐喻,比喻女性的美丽和青春,即使深藏不露,也能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出光彩。这部分也暗示了美的昙花一现和时间的残酷。
- **转折部分**(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这一段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控,即使如花般的美貌,也难逃命运的安排,体现了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 **结尾部分**(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通过“芙蓉老秋霜”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美的衰老和衰败。戚姬的故事则是历史上的一个悲惨案例,通过髡发(剃光头发)和舂市(舂米的市集)的描述,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这一部分深化了对女性命运和社会不公的批判。
### 总结:
《荆州歌》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探讨了美与权力、命运的关系,以及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与无助。诗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使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