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zhōng duì yǔ , chéng xiàn zhōng liáo yǒu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
zhí fāng nán wéi jìn shǒu cǐ wēi jiàn bān |
直方难为进 守此微贱班 |
kāi juàn bù jí gù chén mái àn dú jiān |
开卷不及顾 沉埋案牍间 |
bīng xiōng jiǔ xiāng jiàn yáo fù qǐ dé xián |
兵凶久相践 徭赋岂得闲 |
cù qī xià kě āi kuān zhèng shēn zhì huàn |
促戚下可哀 宽政身致患 |
rì xī sī zì tuì chū mén wàng gù shān |
日夕思自退 出门望故山 |
jūn xīn tǎng rú cǐ xié shǒu xiàng yǔ hái |
君心倘如此 携手相与还 |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古诗词释义:
这首韦应物的《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诗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官场生活的一种内心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诗中各句的意思:
1.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官场中感到无法进一步晋升的无奈。"直方"可能指正直的品格,"微贱班"则是作者谦虚自指,身处官场的低级职位。
2.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这两句描写作者在忙碌的工作中,没有时间看书或思考,只是被堆积的公文和文书淹没。"开卷"可能意指拿起书本,"案牍"指的是官府的文书。
3.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这两句反映了战争的频繁与长久,导致徭役与赋税的不断增加,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兵凶"指的是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徭赋"是古代对劳役和税收的统称。
4.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政策的批评。"促戚"可能是指政府对人民生活的需求催逼过急,"下可哀"表达人民的苦难;"宽政"则暗示更宽和的政策,而"身致患"是说实行更宽松的政策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5.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向往自然的生活。"日夕"意为早晚,"思自退"表达了退隐的愿望;"出门望故山"则意味着作者心向山野,希望能回到自然之中。
6.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这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希望和呼唤。如果友人心中也有同样的愿望,那么希望与友人共同远离官场,回归山林,享受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韦应物在官场中感受到的压迫与不满,以及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呼唤和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展现了一位官员在处理日常政务之余,对于官场琐碎和生活无奈的思考,以及对退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韦应物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流露出其对于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这句反映了韦应物对自己所处职位和环境的矛盾心理。在官场上,追求公正直道往往困难重重,加上自己可能感觉地位微不足道,内心充满了挣扎和无奈。
2.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韦应物在繁重的公务中无暇他顾的忙碌状态。案牍即指公文、案卷,意味着他大部分时间都被琐碎的公务所占据,难以抽身。
3.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这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和徭役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长时间的战乱和强制劳动使得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4.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这里表达了韦应物对于官场中对下层百姓压迫与疏于宽政的忧虑。他认为过分的苛政可能导致自身的不利后果,体现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深入思考。
5.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韦应物表达了自己对于逃避官场、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仅是对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6.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最后一句是韦应物对友人的心愿,表达了如果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退隐,享受自然生活的愿景。这反映了他在官场的孤独和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求。
整首诗反映了韦应物在官场中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官僚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诗中流露出的对于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