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lǐ èr zhǔ bù , jì huái shàng qí wú sān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
xī yuán cǎo zhào bà nán gōng yì shàng cái |
西垣草诏罢 南宫忆上才 |
yuè lín lán diàn chū liáng zì fèng chí lái |
月临兰殿出 凉自凤池来 |
sōng guì shēng dān jìn yuān lù jí yún tái |
松桂生丹禁 鸳鹭集云台 |
tuō shēn gè yǒu suǒ xiāng wàng tú pái huái |
托身各有所 相望徒徘徊 |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古诗词释义:
韦应物的这首诗《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在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的宫廷画卷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遗憾。以下是逐段解释:
1. **西垣草诏罢, 南宫忆上才** - 西垣指的是宫中起草诏令的部门,南宫则是指处理政务的官署。作者在结束草诏的工作后,怀念起才华出众的同僚。这一句流露出对过去工作的怀念,以及对同僚的赞美。
2. **月临兰殿出, 凉自凤池来** - 兰殿、凤池分别象征着皇家的宫殿与宫苑。这两句描绘了月光洒在宫殿上,凉风从宫苑中吹来的景象。月色与凉风构成了一幅宁静、凉爽的夜晚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3. **松桂生丹禁, 鸳鹭集云台** - 松桂指的是松树和桂树,象征着高洁与清雅。丹禁是宫中禁地,鸳鹭则是比喻官僚,云台则是宫中的高台。这一句描绘了松树和桂树在禁地生长,官僚们在高台上聚集的场景,寓意着官场的清高与聚集。
4. **托身各有所, 相望徒徘徊** - “托身”意味着选择归宿或身份,“所”则指归属地或选择的道路。这句话表达了个人虽然各有归属,但却因距离或缘故而无法相聚的遗憾。作者或许在表达对过去同僚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景象,表达了对同僚的怀念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既有对过去的眷恋,也有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某种期待。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七言律诗,其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 1. **诗歌结构与韵律**
- **格律严谨**:这首诗遵循了唐代七言律诗的格律,即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八句,形成四联。每联上下句的平仄对应,符合唐代七律的平起平收或平起仄收的韵律规则。
- **押韵和谐**:诗中采用的韵脚为“才、来、台、回”,形成了平平仄仄的韵脚变换,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 2. **意象描绘**
- **场景转换**:首联“西垣草诏罢, 南宫忆上才”中,“西垣”和“南宫”是古代官署的代称,通过场景的转换,描绘了作者结束起草诏书的公务后,思绪飘向遥远之地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深情的怀念。
- **月、凉、松桂、鸳鹭**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月夜的静谧、凉意的自然流露、松桂的清幽与鸳鹭的和谐,共同营造了一种高雅脱俗、幽静深远的氛围。
### 3. **情感表达**
- **思念之情**:通过“忆上才”“相望徒徘徊”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綦毋三的深切思念与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
- **志向与理想**:诗中描绘的“松桂生丹禁, 鸳鹭集云台”,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暗含了作者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中理想实现的憧憬。
### 4. **语言特点**
- **凝练而富有哲理**:韦应物的诗歌语言精炼,用词考究,如“凉自凤池来”、“托身各有所”等,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 **情感深沉**:整首诗情感深沉而不失高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总结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是一首深具艺术价值的七言律诗,通过精妙的结构布局、丰富的意象描绘、深沉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运用,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文学造诣。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