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ī zhān shì
送郗詹事
guī zòu shèng cháo xíng wàn lǐ què xián tiān zhào bào fān chén |
归奏圣朝行万里 却衔天诏报蕃臣 |
běn shì zhū shēng shǒu wén mò jīn jiāng pǐ mǎ jìng yān chén |
本是诸生守文墨 今将匹马静烟尘 |
lǚ sù guān hé féng mù yǔ chūn gēng tíng zhàng shí yí mín |
旅宿关河逢暮雨 春耕亭障识遗民 |
cǐ qù duō yīng shōu gù dì níng cí shā sāi wǎng lái pín |
此去多应收故地 宁辞沙塞往来频 |
《送郗詹事》古诗词释义:
韦应物的这首《送郗詹事》描绘了郗詹事归朝上奏圣朝,行万里之远路,之后却衔天命之诏,回到遥远的藩属国,报答君主的恩惠。诗的开篇描绘了郗詹事在圣朝的忠诚与努力,以及其返回藩属国的特殊使命。
接下来的“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两句,诗人将郗詹事从书斋中走出,转向战场的转变进行了描述。本是书生守文,现在却身负重任,匹马单枪,静心应对战事纷扰,展现了其从文人到战场将领的转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则描绘了郗詹事行军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关河之间驻足,与春耕的农民相遇,这一场景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织,以及士兵对普通民众的关怀。
最后,“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表达了对郗詹事的期待和祝愿。意指郗詹事此行将能收复失地,不仅不辞辛劳地在沙塞之间频繁往返,更充满希望和决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安全的向往。
整体上,这首诗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描绘,展现了郗詹事的忠诚、勇敢和责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平与统一的深切期望。
《送郗詹事》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送郗詹事》是一首送别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诗中融合了壮志豪情与细腻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与背景**:诗题为“送郗詹事”,可见这是一首为即将赴边疆执行重要使命的郗詹事送行的诗。郗詹事作为朝廷的代表,肩负着传达圣旨、安抚边疆蕃臣、收复失地的重任,这反映出诗中蕴含的国家兴亡、民族尊严的主题。
2. **开篇描绘国家与个人的壮志**:“归奏圣朝行万里, 却衔天诏报蕃臣”。首句以“归奏”和“行万里”勾勒出国家与个人的宏大愿景,暗示了国家的宏图与个人的使命。第二句中的“天诏”不仅代表着权威与责任,也象征着使命的神圣与庄严。
3. **对比与转折**:“本是诸生守文墨, 今将匹马静烟尘”。这一转折显示出从书斋学者到边疆战士的角色转变,体现了对友人从文人到战士的深刻理解与敬佩。同时,文墨与烟尘的对比,展现了文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预示着友人将面对的艰苦与挑战。
4. **旅途的艰辛与情感的真挚**:“旅宿关河逢暮雨, 春耕亭障识遗民”。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出征途中的艰苦环境与对百姓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危的担忧,以及对边疆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暮雨中与关河的相遇,不仅增加了行程的艰难,也增添了离别的愁绪,而“春耕亭障识遗民”则暗示友人对边疆稳定与民众生计的重视。
5. **期待与祝愿**:“此去多应收故地, 宁辞沙塞往来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收复失地、巩固边疆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友人不畏艰难、频繁往返沙塞的决心和勇气。这句话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深情祝愿。
综上所述,韦应物的《送郗詹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情感、对国家使命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边疆稳定与和平的热切期盼,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的佳作。